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文 化 > 其他 >

报纸的媒介融合之路:信息采集融合

来源:《传媒》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8-02 19:57 
核心提示:近些年来,在新媒体的挤压下,报纸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媒介融合因而成为报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内大多数报社已开始积极探索。然而,我国报纸的媒介融合由于各种原因,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未来的融合之路该怎样前行,值得思考。

近些年来,在新媒体的挤压下,报纸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媒介融合因而成为报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内大多数报社已开始积极探索。然而,我国报纸的媒介融合由于各种原因,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未来的融合之路该怎样前行,值得思考。

报纸面临的困境

据《2010年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目前我国正式出版的报纸有1937种,平均期印数20837.15万份,总印数439.11亿份,总印张1969.4亿印张。与前一年相比,种数下降0.31%,平均期印数下降1.5%,总印数下降0.86%,总印张增长2.01%。由此可见,除去总印张数有所增长以外,其他数据均处于下降趋势。传统报纸的发行量正在下降,影响力正面临严峻挑战。

与此同时,报纸广告额有所增长。据中国政法大学传媒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报业广告实收平均增长率仅为2.75%。这一数据在2010年前三个季度分别达到了23.53%、19.46%和13.78%。但是在广告经营增长的同时,我们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报业广告市场并未与整体广告市场同步增长,二是广告结构恶化。2010年我国报业广告一个明显的变化是支柱行业的广告集中度下降,房地产、IT等优质广告资源比重下降。央视CTR的调研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报业广告刊登额比2009年同期增长21.9%,其中零售业增长35.7%,汽车业大增50.9%,而作为报业第一大广告行业的房地产广告仅增长1.6%,其在报纸媒体的广告投放份额已经从2008年的30%下降到2010年的24%。这些情况会影响到报业广告的进一步回升和增长。

另外,根据CTR市场研究在36个城市进行的读者调查数据显示,2006年与2001年比较,全国城市报纸读者的日到达率从70.6%下降到65.4%,5年间报纸读者规模下降了5.2%。具体到读者结构方面:2007年与2001年相比,15~24岁读者下降了3.6%,25~34岁读者下降了12.7%,而55~64岁读者日到达率增长了1.5%,65岁以上则增长了14.8%。由此可见,报纸读者老龄化趋势明显,年轻读者尤其是24岁以下的读者流失相当严重。

根据上述数据,报纸媒介如今正面临着发行量下降、广告结构恶化、受众人数减少及老龄化等诸多困境。之所以造成这一局面,不仅仅是报纸媒介自身的发展生命周期的影响,更大的影响因素是伴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逐步成熟和广泛应用而出现的新媒体的冲击和挑战。截至2011年3月的数据显示,中国网民人数达4.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28.9%,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2.33亿人,其中18~24岁的网民占65.4%,大专及以上学历网民占42.9%,同时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中网民的普及率超过90%。这表明年轻的、受过高等教育的读者纷纷转向网络,改变了以往依靠纸媒获取信息的媒体接触习惯,对报纸的忠诚度降低,这将对媒体今后的发展格局产生极大的冲击。

报纸如何增强融合性

信息采集融合。这一方面指采用多样而融合的信息采集手段和方式,另一方面指采编人员的融合,其中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原来意义上的受众也可以充当信息采集者的角色。

报纸传统的信息采集手段主要是纸笔、录音机、照相机、电话等,采访方式以面对面的访问和采集语言信息为主。这些采访手段与方式费时费力,降低了传播的时效性,也无法获得丰富、全面的非语言信息。现在有些报社的记者特别是一些年轻记者开始用一些新的技术手段和新的方式进行采访,如电子邮件、MSN、QQ群等。

采编人员的融合,首先是打破原来把采编人员条块分割的状态,按照信息传播的多种渠道划分编辑部,如手机新闻部、网络新闻部、纸媒新闻部。记者部专门负责采访,每个记者都是全能记者,用多种采集手段获得文字、声音、图像等多方面的信息,记者的采访多以团队为单位进行。记者把同一条信息按照不同编辑部的需要,制作成多条新闻稿件。其次,充分开发和利用“公民记者”。这种让受众参与的信息采集形式既增加了信息来源,减少了信息获取成本,同时还增加了受众参与新闻的积极性,可谓一劳多得。(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