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文 化 > 传媒机构 >

世界华人学者在冀研讨华文传媒与华夏文明传播

来源:长城网 作者:贺宏伟,孙阳,宿馨元,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8-29 14:42 
核心提示:中国新闻史学会、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四方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世界华文传媒与华夏文明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文化名城保定——河北大学举行。

8月27日至28日,中国新闻史学会、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四方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世界华文传媒与华夏文明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文化名城保定——河北大学举行。会议收到论文120余篇,80余位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台湾以及新加坡等地的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在27日举行的会议开幕式上,河北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凤鸣教授首先向海内外的各位学者致欢迎辞。王凤鸣教授说:“在这收获的时节,在河北大学迎来90华诞之际,我们欣喜地迎来了第七届世界华文传媒与华夏文明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的隆重开幕。我谨代表河北大学,向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作为人类文明瑰宝的华夏文明,自从产生以来,虽屡经曲折磨难,却一次又一次地哀而复兴,蹶而复振,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五千年来绵延不绝。今天,中国的和平崛起举世瞩目。华夏文明走向世界,是中国崛起的必然结果和客观需要。作为华夏文明的传播者,华文媒体在华夏文明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我们相信,本次会议的召开,必将进一步活跃相关学科和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对推动华夏文明传播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王凤鸣教授向与会学者介绍了河北大学悠久辉煌的历史与不断开拓进步的今天,向与会学者到河北大学参加会议表示热诚欢迎,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程曼丽教授致开幕辞。她说:据我们观察,国际舆论中的中国形象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上个世纪以来,国际舆论对中国的“大聚焦”出现过三次。第一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际,第二次聚焦出现在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前后,第三次聚焦始于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上个世纪80年代,一直延续至今,并且呈现出逐步升温的势头。最近这两年国外媒体涉华报道或者国际舆论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在西方媒体持续关注中国的同时,西方之外其他国家的媒体涉华报道数量也在增加,说明中国受关注的程度和范围更大了。但是我们也发现,在中国广受关注的同时,国际社会对它的了解、对它的好感与美誉度却并没有同步上升。对于这些伴随着国家快速发展而出现的问题,我们需要认真探讨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与答案。在既有的平衡被打破,新的秩序建立起来的过程中,包括华文媒体在多元化背景下的传播、华文媒体在媒体融合时代的发展以及网络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创新等等都是研讨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河北省社科联常务副主席曹保刚应邀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白贵教授主持。

本次研讨会围绕“适应、融合与创新——中国和平崛起与华夏文明的媒体传播”这一主题展开。6位海内外知名传媒学者、从业者在大会开幕式上作主题发言:新加坡《联合早报》前任总编辑林任君的发言题目为《从侨报到新加坡的“国家事业”——〈联合早报〉国民身份的演变》;南京师范大学纪委书记、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倪延年的发言题目为《论中国新闻媒体对外传播观念演变的阶段特征——以〈民报〉、〈救国时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为例》;清华大学郭镇之教授发言题目为《记海外华人学者王赓武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助理教授徐小鸽发言题目为《移动族和移动新闻:呈现、个性化和授权》;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白贵教授发言题目为《从中美领导人外交讲话看宗教因素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河北大学特聘教授孙旭培老师也做了主题发言。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吴廷俊主持了主题发言。

随后,研讨会分别于27日下午、28日上午以“文化交融与华文媒体变迁”、“社会变革与华文媒体变迁”、“华文媒体与跨文化传播”、“华文媒体与华夏文化的建构”、“党报理论、实践及其文化表达”、“受众对媒体文本的文化解读”、“华文出版与华夏文明传播”、“文化心理与舆论”等为议题进行了九场分组讨论。

会议期间,代表们参观了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和新闻传播学院院庆三十周年成果展览。

28日上午,会议闭幕。在闭幕式上,曾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创院院长的荣休教授郭振羽先生总结说:“本次会议有三大集中主题——报业与报人、海内外媒体状况、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交流。在中国崛起阶段,国际交流仍有盲点,中国需要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了解中国,这一点,不仅需传媒人努力,也需中国学者的努力。”闭幕式还向六位自首届会议以来一直参会的资深学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郭振羽教授、郝晓鸣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吴廷俊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白润生教授,北京大学卓南生教授,河北大学乔云霞教授颁发了纪念奖。

世界华文传媒与华夏文明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自1995年在武汉首次举办以来,曾在兰州、厦门、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多地举办,至今已经历16年七届。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