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文 化 > 传媒机构 >

传媒产业未来五年重塑:树立“平台为王”理念

来源:《传媒》 作者:谭天 王婧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5-31 10:51 
核心提示:未来五年传媒业的重塑 近年来中国传媒产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10年新闻出版行业总产值已经超过1.22万亿元,广播电视业总收入超过2238亿元。然而,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经营模式面临重大挑战。央视的广告投放在经历了

未来五年传媒业的重塑

近年来中国传媒产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10年新闻出版行业总产值已经超过1.22万亿元,广播电视业总收入超过2238亿元。然而,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经营模式面临重大挑战。央视的广告投放在经历了2006至2008年平均每年超过25%的增长之后,在2010年达到历史的最低点,相比2009年仅增长约2.5%。2010年报纸广告同比增长率只有2.98%。与这些传统媒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0年互联网广告投放花费增长接近50%,是所有媒体投放中增长最快的,且投放总量也达到了140亿。

透过这些数字和表象,我们应该能够看到其中潜伏的危机。未来五年,中国传媒业必然会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面对变革,各种取舍,都将决定着我们是遭遇危难,还是恰逢机遇。

传媒创新从转变方式开始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同样,传媒业未来五年的发展,也需要转变发展方式。

“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我国的传媒改革与发展,在过去三十年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喻国明教授认为,“就其实质而言,迄今为止的发展在基本面上还只是一种要素增长型的发展。”过去我国传媒业改革是在尊重国情现实、尊重媒介已有种种功能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来适应老百姓对媒体的要求,通过“增量”的方式来实现的。这个“增量”指的是对固有现实的一种有限的调适,往往是通过吸收新的要素、新的功能、新增加的各种各样的成分,来使整个传媒业跟社会发展、时代发展与人民群众要求相吻合。但媒介大融合的今天,这些要素的添加已趋近一个饱和点,不断叠加的“增量”亟待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互联网引发媒介生态巨变。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了4.2亿,手机网民规模为2.77亿,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攀升至65.9%,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根据安吉斯媒体集团自2006年起在全球范围内启动的消费者沟通研究(CCS)的研究结果显示:2010年中国消费者每天接触网络的时间已经超过他们接触广播、报纸和杂志的时间,并基本等同于接触这三种媒体的时间总和。虽然网络接触时间并未超越电视媒体,但从趋势上来看这一天也不会太远。与此同时,国内主流新闻网站和互联网企业均已推出微博服务。截至2010年8月,共有466家主流新闻机构开通了新浪微博,其中包括118家报纸、243家杂志、36家电视台和69家电台。来自首届“中国媒体融合与发展论坛”的数据统计,目前我国有1亿微博用户。微博与社交网站的新媒体地位渐已确立。这些数据与变化都充分表明了媒体的受众和用户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媒介的生态也理应发生巨变。

从“头”开始,观念先行。既然媒介生态已经发生如此大的变化,那么传媒发展方式是不是也会随之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呢?关键是该如何变。体育运动中的跳高有两种方式,一种叫“跨越式”,是脚先过;一种叫“背越式”,是头先过。后者的技术更先进,屡屡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转变发展方式首先需要转变思维方式,也就是从“头”开始,观念先行。中国传媒业不仅要在管理、改革、内容、经营和技术等方面都进行创新,更需要理论创新和观念创新。我国传媒发展曾经历过“渠道为王”、“内容为王”、“产品为王”的发展模式,如今已经到构建“平台为王”新思维新模式的时候了。近十年来,传媒产业和市场竞争是业界最热门的话题,学界则先后提出传播即博弈、传媒竞争力等观点和理论,把媒介关系视为博弈的关系。笔者认为,媒介竞合,既有竞争(冲突)也有融合。与此相对应,博弈论是解决传播冲突的理论,平台论是解决传播融合的理论。(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