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广电 > 有线 >

有线行业如何适应媒体融合的新形势?

来源:融合网|DWRH.NET 作者:徐芳 责任编辑:方向 发表时间:2014-11-19 15:36 
核心提示:近年来,受众对融合服务需求越来越强旺,广电传统媒体积极适应新的传播环境和受众需求,不断加快与新媒体的融合,而这一进程不是简单的物理连接与组合,正在以“化学反应”的方式加速深度融合

“融合”成为了当今时代传媒变革的一个重要关键词。

新媒体的崛起势不可挡,极大的影响了当前传媒市场的格局。如何把握新媒体传播规律、创新信息传播方式;如何与新媒体实现快速、有效的融合成为未来传统媒体生存与发展的重中之重。

媒体融合发展成大势所趋

8月1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习近平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可以说,这从国家战略层面、从顶层设计角度,为媒体融合提供了前进、发展的方向。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聂辰席曾在2014CCBN期间表示,近年来,受众对融合服务需求越来越强旺,广电传统媒体积极适应新的传播环境和受众需求,不断加快与新媒体的融合,而这一进程不是简单的物理连接与组合,正在以“化学反应”的方式加速深度融合。

面对新旧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形势,作为传统的广电行业进行快速转型,并适应新媒体的发展,已然成为了业界的共识。

广电转型刻不容缓

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要想在媒体迅速变革的时期取得一席生存之地,传统的电视台努力建设新媒体,并探索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刻不容缓。

中央电视台总编辑、副台长罗明曾在BIRTV2014主题报告会上介绍了央视新媒体发展经历的3个阶段。他表示,第一阶段是传统媒体建设新兴媒体,“你是你,我是我”;第二阶段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互动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第三阶段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关于电视台在与新媒体融合道路的探索上,不可不提湖南卫视。10月11日晚,湖南卫视在其举办的金鹰节互联盛典晚会上,释放出全面拥抱新媒体、向互联网转型的决心。在直播过程中,湖南卫视使用了发源于互联网的“弹幕”直播互动模式。

此外,在探索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中,已不乏电视台及广播电视台的案例。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集团)党委委员顾建国曾在BIRTV2014的台长论坛上,介绍了江苏台在媒体融合时代的探索与实践。其中包括建立全媒体新闻联动平台,重构新闻采编流程,建设全媒体演播室,开发社交电视等移动互联网App、上线荔枝新闻客户端以及手机电视等。

贵州广播电视台副台长谢家谊介绍了贵州广播电视台在全媒体建设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他表示,全媒体既代表一种全新的运营模式,也代表一种新的技术模式,对广播电视台技术建设而言,全媒体体系的建设是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和延伸,除了提高完善现有的生产播放能力以外,还要通过建设IPTV、OTT、网络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并将分散的播控集成公共平台转变为面向公共用户、PC宽带用户、手机用户等多种新兴平台,以满足广播电视要求基础上扩展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IPTV等内容。

有线行业如何迎接媒体融合的新形势

在媒体融合的时代,除了传统的电视台之外,有线网络如何发展新媒体,并寻求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已提上日程。同时,媒体融合给电视台与有线网络也提供了新的合作机会和挑战,中广互联CEO曾会明曾撰文表示,只有用户深度参与其中的媒体,才是真正的新媒体。直播互动是整个广电快速向媒体转型的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机会。电视台、有线网的台网联动,共享用户开展直播互动,将令广电重回绝对主流媒体的地位。

如果直播互动是广电向媒体转型的唯一机会,双方开展直播互动的商业模式该如何构建?媒体融合能够为有线网络提供了怎样的机遇和挑战?有线行业如何抓住媒体融合的机遇?

正是基于这些行业话题,由DVB+OTT融合创新论坛、贵州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中广互联承办的 “第七届中国广电行业趋势年会”将于12月9日在贵州贵阳中天凯悦酒店举办。

据悉,该趋势年会已成功举办了六届,每一届都会邀请业界专家、各地同行以及相关研究机构、技术企业共同探讨行业的变化,并展望行业的未来发展之路。(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