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广电 > 其他 >

2014,广电开展DVB+OTT的十大思考

来源: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4-01-13 14:47 
核心提示:只要按照扩展后的NGB下载CA接口标准开发生产,机顶盒或一体机可以实现跨区域的市场化销售,让广电产业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变成现实。至此,下载CA的标准化目标在技术层面终于实现。

经过ICTC2013,不论广电运营商还是硬件厂家,都已经达成一个共识,广电必须发展DVB+OTT以应对用户的流失。随着4G时代的来临及HEVC等新一代编码技术的成熟,在网络电视占用更少带宽的同时将获得更高的清晰度,直播电视将在多屏终端呈现,甚至可以开展超高清电视业务。中国移动获得固网牌照又将刺激宽带提速,带宽成本下降,OTTTV电视将具备更好的网络环境。技术的发展改变着电视的传播方式,也改变了电视终端的定义,在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下,所有能够联网的终端都变成了电视终端,与高度封闭发展的广电数字电视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但是,只要电视运营商与时俱进,改变高度封闭的技术模式,与互联网融合,OTT的迅猛发展并不是DVB时代的终结,笔者就以下十个问题进行了思考。

1、OTT业务的定义。

对比广电的有线数字电视节目,很多人将OTT理解成网络电视。但对互联网业界而言,OTT业务涵盖的范围很广,它包括各种网站、网络游戏、网上购物、网上银行、即时通讯等等一切可以利用互联网完成的业务,都可以称之为OTT。所以,百度、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的主营业务都可以称之为基于互联网的OTT业务。总而言之,OTT就是几乎所有通过互联网开展的业务。如果你对上述OTT概念表示认同,那么DVB+OTT就是从广电角度所谈的三网融合了,整个广电产业关注DVB+OTT实际上就是关注到了广电三网融合的关键之处。

有了这个概念,就知道开展增值业务必须在一个开放的网络和终端环境中进行,也就找到了广电在封闭的系统中开展的长达十年的增值服务却没有实质性进展的原因。

在互联网业界看来,发展OTT必须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DVB是对互联网业务的补充,这也是DVB产业与互联网产业体量悬殊的必然结果,这种混合业务是OTT+DVB。如果广电不开放,他们还可以选择电信的IPTV发展OTT+IPTV。随着4G以及宽带的提速,电视应用将是普及4G的助推剂,所以4G时代不需要DVB的参与,已经可以实现全三网融合了。从充满活力的互联网公司的表现,就可看出整个广电产业界的危机可能将要来临。

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精神,以及刚刚结束的首届网络视听大会官方所传递出来的对网络电视支持的声音表明,广电网络结束垄断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已成必然。

2、广电开展DVB+OTT业务必须基于智能终端,而且要中立。

互联网产业的成功基于两个硬件基础,一个是互联互通的网络,另一个是通过互联网连在一起的高性能终端。这些终端在传统互联网时代是中性的PC,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是各种类型的中性的智能终端。

之所以称之为中性,是因为网络和终端都具有开放透明的技术标准,容易形成规模化市场,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产业的创新。

目前各种智能终端全球的拥有量超过60亿台(参见《深度分析广电面临的危机》),且全部具备网络电视终端的功能,已经建立起了一个覆盖面广泛的应用软硬件分离的生态环境,形成了巨大的市场。而全球广电DVB终端的数量与之相比差距悬殊,并且几乎全部是非智能化机顶盒的形态,正迫使美国运营商准备放弃机顶盒将电视直播业务向智能终端延伸。

从模拟到数字转换的过程中,十几年来有线电视被封闭私有的技术分割成了一个个市场孤岛,定制的机顶盒变成电视运营商的收费工具,对用户提供常年不变的服务,对用户的增值服务主要是无处不在的广告。电视数字化进程已接近尾声,机顶盒出货量开始下滑,这个被控制的市场规模正萎缩,大大降低了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但能够加载OTTTV的智能终端却在高速增长,人们可以看电视的终端已经多元化,在与OTT机顶盒高性能的悬殊比较下,单纯的DVB机顶盒势必加速萎缩,技术发展方面进入恶性循环。

互联网及终端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管控会阻碍产业的发展。比如,市值曾经高达2000亿欧元的诺基亚,因为担心采用Android而降低控制力,结果几年之内缩水上千亿欧元,2013年被迫低价出售。即使创新力极强的苹果,也因为控制欲太强导致产业封闭,市场份额快速下滑。对于市场正在萎缩的广电终端产业,继续采取技术封闭或其它限制,取得成功的机率不高。

鉴于此,很多广电开始意识到封闭的技术体系根本无法在网络、终端、生态环境中建立产业优势。在通过智能终端开展DVB+OTT混合业务的时候才意识到,早在2006年,美国广电DVB就有一个与互联网融合的机会,但遗憾的是这个势头被欲通过黑盒技术控制产业链的CA公司扼杀在萌芽状态。(见《下载CA在美国的艰难历程》)

3、4G牌照的发放及移动获得固网牌照对广电的启示

中国移动作为世界最大的移动运营商,承担了我国4G标准的实施,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在TD-LTE4G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极力推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使用TD-LTE标准。最终,工信部于2013年12月4日向三大运营商发布了TD-LTE4G牌照。若按照广电长期养成的对机顶盒实施管控的传统思维,中国移动的这种行为显然难以理解。

按照传统,广电运营商习惯采用黑盒技术,甚至有的还打算在机顶盒芯片上设置安全启动,让机顶盒只能在自己网络里使用,对机顶盒产业做出种种限制,此种行为与运营商寄希望于终端市场化相矛盾。如果按照这个逻辑,作为世界第一的移动运营商,中国移动的用户数量超过7亿,比联通、电信的用户总和还要多,对产业链及市场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即使独自发展TD-LTE技术也应信心满满,在TD-LTE中设置黑盒,支持TD-LTE的手机只能入移动的网络,由移动独家享用,进而让整个产业链为中国移动服务。

但是,熟悉3G产业发展历史的人都知道,3G标准让作为世界老大的中国移动使尽浑身解数,在TD-SCDMA网络上进行了巨额投资,对终端芯片和整机厂家进行巨额补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是步履艰难。如果按照每个用户3年换一个手机估算,中国移动的用户每年更新手机数量至少2亿部。即使这样,中国移动在发展TD-SCDMA的时候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可见,一个产业链的完善需要各个环节协调配合,并投入大量资源才能逐步完善。(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