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广电 > 网络电视台 >

融媒体格局下的电视创新

来源:人民网 作者:张苏洲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3-30 10:45 
核心提示:我们正身处传媒市场嬗变或媒体竞合的新旧转换关键节点上,传播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变,如何起身,向何处迈步,事关重大。从发展的角度去看,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内,不同媒体之间由竞争到融合,用户或受众从分化到聚合的趋势十分明显。

目前,我们正身处传媒市场嬗变或媒体竞合的新旧转换关键节点上,传播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变,如何起身,向何处迈步,事关重大。从发展的角度去看,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内,不同媒体之间由竞争到融合,用户或受众从分化到聚合的趋势十分明显。在相互渗透和交叉、既竞争又合作的融媒体时代,传媒界几乎每天都在产生许多新生事物,媒体共生格局时时都在刷新。

受职业习惯驱使,我个人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经常基于两点,一是立足电视看融媒体,二是跳出电视看融媒体。站在广电的立场上,当下所做的一切有关调整布局、整合业务的思考和举措,目的通常只有一个,那就是全力争取在融媒体平台上的主导话语权。就今天的电视媒体而言,主导权更多源自自我改变的创新力,也许,电视和互联网之间面临的状态也可以借用“给力”这个热词来形容——谁更给力,力从哪里给?

知己知彼,方能因势而动。互联网对电视到底有多大的压力?传统电视还有没有未来?围绕这些问题,网络热议的声音有几十万条。这里我们来做一些数据的解读——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份,中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是,截至2009年底,网民中网络视频用户的规模已经达到2.4亿,使用率为62.5%,请注意2.4亿是专指网络视频用户,而且目前的统计只截止到2009年底。那么同期的电视观众的规模是多大?——12.36亿,电视的使用率(也就是周平均到达率)是93%——两者相较,网络视频用户的数量占到了电视观众规模的21%,网络视频使用率占到了电视使用率的67%,这组数据说明什么呢——如果把用户使用网络视频当成是在看一个电视频道组,那么这个网络视频“频道组”所占的市场份额在2009年底已经达到14%,尽管离央视频道组和省级频道组还有距离,但已经接近于国内收视市场上城市台频道组的平均份额。

这里还有另外一组央视索福瑞2009基础调查数据,全国35个中心城市(15岁以上)人均每天使用媒介时间约为387分钟,其中看电视最多,占64%,其次是上网22%,读报7%,听广播5%,看杂志2%。——从数据上看,上网时间虽只能占到看电视时间的三分之一,但已经超过看报纸、听广播和看杂志的总和。而且,使用网络的时间仍在持续不断地挤压电视收视时间。

如果把使用电视和使用互联网割裂开来看,仅仅从这些数据判断,迅猛发展的互联网取代电视成为客厅娱乐的主角是迟早的事情。但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电视媒体非但没有因此而悲观,反而纷纷踌躇满志,意欲在新的媒体格局到来之时有所作为。仅从新媒体的领袖业务——网络视频来看,央视中国网络电视台和包括安徽网络电视台在内的省级网络电视台,正以网络电视和视频内容分享方式反向渗透互联网——多年前我们曾经听到过央视电影频道的宣传语,叫“打开电视看电影”,现在我们看到另一种媒体使用状况正在出现,那就是“打开网络看电视”。以电视剧为例,安徽卫视近年围绕精品大剧开展“台网联动推广模式”实践,事实证明,不仅没有导致电视观众的流失,反而每每借力于网络信息的广泛到达,获得电视热播、网络追逐、收视率和影响力俱佳的超值收效。安徽卫视同时段全国收视冠军栏目《超级新闻场》则是另外一个电视和网络双向进入的案例,栏目起初因为大量解读、重构源自网络的生动信息而引发电视观众强烈兴趣,当栏目形成鲜明风格、拥趸众多以后,又迅速成为各大视频网站竞相追逐的热点节目,反向进入互联网,每天都有极高点击率——事实上,网民和电视收视主体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重叠或错位的关系,这种关系导致电视和互联网既互相侵入,又一起互动,乃至出现竞争到融合的趋势。一个广为接受的积极看法是,电视正在走向终端化——可能是基于这个判断,国际范围内有许多与电视悲观论调完全相反的声音,默多克判断电视媒体会优于网络媒体,原因是人们更愿意躺在沙发看电视,而不是坐在椅子上盯着电脑屏幕。世界消费电子协会(CEA)总裁Gary也认为,广播电视凭借数十年间积累的深厚底蕴仍将成为这个勇敢的新世界的一部分,广电可以利用自身的“巨大资源”,重新定义和消费者的关系,来推动“未来40年里的辉煌”。(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