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管理机构 >

工信部整治手机“吸费”

来源:赛迪网 作者:斯奇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3-10 19:56 
核心提示:手机吸费魔高一尺治理何时能道高一丈,响一声电话余音未了,山寨机内置软件吸费已大范围肆虐,紧随其后的,吸费黑手又盯上了日渐红火的智能手机。响一声电话余音未了,山寨机内置软件吸费已大范围肆虐,紧随其后的,吸费黑手又盯上了日渐红火的智能手机。 从

手机吸费“魔高一尺”治理何时能“道高一丈”,响一声电话余音未了,山寨机内置软件吸费已大范围肆虐,紧随其后的,吸费黑手又盯上了日渐红火的智能手机。“响一声电话”余音未了,“山寨机”内置软件吸费已大范围肆虐,紧随其后的,“吸费”黑手又盯上了日渐红火的智能手机。

从“手机骷髅”病毒,到“僵尸”病毒、“给你米”病毒,智能手机还没普及呢,病毒先普及了。近日来,由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引发的手机中毒导致恶意吸费事件成为业界的焦点,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手机吸费这一“古老话题”的探讨。

2011年1月,工信部官方网站发出《关于进一步整治手机“吸费”问题的通知》,通知指出,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将加大治理手机“吸费”问题相关工作力度,从五个方面来落实具体工作。其中包括拨测检查、滚动抽查、专项整治行动以及强化证后监督等举措,主要针对“山寨”手机内置吸费软件问题。

而早在2010年5月,央视焦点访谈就曝光了部分国产手机内置吸费软件事件,揭秘了手机吸费的“黑色产业链”。随后,工信部等政府机构展开大力清查行动,手机芯片供应商、手机厂商等也纷纷表态,结成“正义联盟”抵制内置软件吸费行为。一时间,政府治理、产业链打击、舆论声讨,手机吸费黑色产业链开始遭到各方围剿。然而,半年过去了,虽然手机内置软件吸费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仍然大量存在,以至于两大部委不得不再次重拳出击,力图还消费者一个说法。然而,前路漫漫。即便经过整治手机内置吸费软件问题得到了缓解,紧随其后的智能手机中毒、吸费问题又当何时处理?我们不怀疑政府肃清行业毒瘤的决心,却仍忍不住要问,手机吸费方式一再升级、变化、“魔高一尺”,为何我们的监管治理总是要慢其一拍,且显得有些“有心无力”?

据分析,在手机吸费这条黑色产业链上,各方合作已日渐成熟,“盈利模式”日趋多样化——有人专门制作恶意软件、有人负责分析窃取回来的隐私信息、有人负责分销用户隐私或者承接广告推广……可以说,经过这么多年的“吸费”摸索,整个产业链上的不法厂商已经摸清了行业规律和消费者心态,对他们来说,吸费手法升级换代、逃避政府监管可能已经有了一套既定模式,所以,对于监管单位来说,再沿用以前的老思路治理吸费可能有些行不通了,并需要有新的应对措施。

针对已有的“吸费”手法,在彻查之外,还要深入分析其特点,在各个环节都设下“关卡”,尽量减少消费者步入陷阱的几率。以智能手机吸费病毒为例,从感染途径来说,主要是用户在非正规网站下载了感染病毒的软件所致,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对手机软件下载网站、应用商店等加强管理,要求其对提供软件进行一定的安全审查及承担相应的提醒责任;当然,考虑到这种网站数量众多不可能一一监管,所以除对已发现有病毒的网站进行严肃处理外,首先应该保证一些大型的、知名度高的、正规渠道网站上软件的安全性,并对消费者进行安全宣传,尽量减少其在非认证站点上的下载行为。从传播方式来说,吸费病毒一般是通过自动下载软件、自动发送病毒短信等方式对用户手机吸费,这方面可考虑与手机生产厂商、操作系统提供商、手机杀毒软件厂商等合作、对这种非法程序进行控制。此外,运营商方面,在下载、扣费时多提供一些提醒服务也是必要的。

而更重要的,还是防患于未然。要抢先一步想到各个环节存在的安全风险,及早预防,而不要等到事情爆发了,再去“大力整治”。如此才能摆脱被动局面,也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消费者的损失。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