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中国电信 >

电信行业改革应重在推动行业转型

来源:通信世界网-通信世界周刊 作者:陈亮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3-11-07 14:26 
核心提示:三大电信运营商的业务并购和重组通过3G业务牌照和固网业务牌照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制约了中国移动一家独大的步伐,也给予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这两个挑战者以一定的市场机遇。

客观地说,中国电信行业的每一次拆分和重组,在一定程度上为更好地推动整体电信行业发展作出了贡献,但同时每一次拆分和重组却又难以让业界和消费者满意。究其原因,还是在于这种重大调整和行业市场变革之间的滞后性矛盾,也即是重大政策的调整难以跟上电信行业、乃至整个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的步伐。

一、促进融合是方向

“383”改革方案提出了“加快业务相互开放,实质性推进三网融合。实现电信、互联网、广电主体业务相互开放和相互进入”、“再次重组电信企业,形成多家竞争实力相当的电信运营商”两点思路,也是引发近期热烈讨论的焦点。也即是之前盛传的广电作为“第四运营商”是否会真正挂牌参与运营?现有三大电信运营商业务是否面临着进一步的拆分与重组、以打破中国移动明显领先于竞争对手的局面?

笔者认为,广电是否挂牌、三大电信运营商的综合实力是否要通过行政干预的方式来“均田地、等贵贱”并非改革的目的。目前,移动互联网的浪潮已经席卷全球,过去通信产业和IT产业、广电传媒产业之间的界限已经在逐渐打破,跨界、融合的产品、应用和服务已经渐渐成为当今市场的主流。以微信、土豆等业务为例,分别融合了即时通讯、视频/多媒体、社交互动、移动支付、移动互联网入口等功能,我们已经很难将之简单地划分为是通信类、IT类还是媒体类的业务。之前炙手可热的“三屏合一”、“四屏合一”的概念,今天实际上已经基本实现。因此,电信行业改革的方向不是要不要引入广电的问题,而是要如何顺应融合的大趋势快步前进的问题。

按照一般电信行业用户市场的划分方式,整体市场可以划分为个人客户市场、家庭客户市场和集团客户市场三大板块。目前移动互联网业务在个人客户市场的渗透程度最高,各种融合型的应用与服务也大受欢迎,个人用户市场是“通信系”和“IT系”的主战场,“广电系”对此难免鞭长莫及。家庭客户市场的融合型应用与服务正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目前的主要发展制约因素是家庭智能终端,相信随着智能电视、智能家庭网关等硬件设备的逐渐成熟也会迎来迅速发展,在这方面,“广电系”如果能够完成现有广电信号传输的光铜混合网向通信网的扩展和改造、则能够将得天独厚的网络条件转化为先动优势。集团客户市场方面依然是“通信系”主导,目前在部分行业(如旅游酒店等)融合型应用和服务也大有可为。因此,以促进融合为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广电系”的网络资源优势和内容资源优势,对今后整个通信行业(确切地说应是囊括各种融合的“泛通信行业”)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二、面向市场是关键

回顾之前通信行业的数次重大调整,虽然成效突出但也难尽人意,如何解决政策立法滞后于市场变革的矛盾就显得尤为关键。

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通信行业的主要业务结构是以移动语音、固定语音、固定数据和简单增值业务为主,通信运营商之间,一方面是业务泾渭分明(如中国电信的固定通信业务与中国移动的移动通信业务相互难以进入);另一方面则是业务高度同质化(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的移动通信业务高度重叠与类似)。三大电信运营商的业务并购和重组通过3G业务牌照和固网业务牌照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制约了中国移动一家独大的步伐,也给予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这两个挑战者以一定的市场机遇。

但这种重组调整实际上只是对电信运营商在通信行业内的市场份额产生了影响,也就是一种“切蛋糕”的改革方式。即原来的蛋糕和新增市场的蛋糕被限定了,通过并购、重组、融合实际上只改变了三大运营商之间通信存量市场和通信新增市场“切蛋糕”的份额,虽然近年来通信市场的发展依然稳步提高,但这更多是得益于国内市场的人口红利,三大电信运营商依然将眼光盯着通信行业市场,而未能打破藩篱进而面向更加广阔的互联网市场和移动互联网市场,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恶性竞争事件实际上就是这种观念的折射。

因此,推动通信行业改革应当着眼未来,不应简单地将电信运营商限定在旧有的框架之中,不是单纯地考虑如何“切蛋糕”,更应该考虑如何面向新的市场空间和新的价值模式来“做大蛋糕”、“做新蛋糕”,也即是通过政策和保障来推动通信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推动转型是根本

对于现有的三大电信运营商来说,此次酝酿中的改革是否能够最终落地、是否会引入“第四运营商”还不是当务之急。通信市场运营竞争至今,以语音和短彩信为核心的传统业务已经渐渐走向衰落。因此,摆在三大电信运营商面前的问题是在4G时代即将到来的时候,电信运营商是否能够实现“华丽转身”,摆脱目前在传统业务上日益被动的局面?(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