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LTE >

4G驱动LTE终端猛增 终端商将迎市场洗牌机遇

来源:通信信息报 作者:唐刚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3-06-04 09:49 
核心提示:在美国和日本市场,LTE终端已是必备,运营商新发售的手机终端已100%是LTE。在国内,主流终端厂商包括华为、中兴、酷派等,在4G技术终端方面,也有了实现产品批量生产的能力。

3G仍强劲,4G已来袭。随着全球LTE网络的快速铺开,产业链各环节尤其是终端市场开始了新一轮的角逐。新的市场带来了新的契机,这里有3G时代的领先者,也有不甘沉默的新兴力量,4G大潮汹涌而来。

LTE终端进入发展快车道

来自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全球LTE手机出货量达4120万部,较去年同期的790万部实现大幅增长。此前Strategy Analytics预测,2013年LTE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是2012年的3倍。2012年LTE 4G智能手机出货量为9090万部,2013年这个数字将增至2.75亿部。

4G终端发展迅猛,起带动作用的,是LTE网络建设的加速推进。自全球首个LTE网络于2009年底开始商用以来,LTE全球市场突飞猛进。据GSA统计,至2013年4月,LTE已在全球67个国家得到商用,网络数量达163个。根据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至2012年底LTE网络已覆盖全球人口的11%,而在2013年内,这一数字将再翻一番至22%。

在LTE网络的市场普及方面,美、日、韩三国目前处于全球领头羊的地位。截至2012年底,这三个国家市场的LTE用户数占了全球LTE用户数的86.9%,其中美国独占52.9%的份额。

在美国,Verizon Wireless自2010年开始大规模部署LTE,至2013年第一季度,其LTE网络已覆盖2.87亿的美国人口,LTE用户数超过2600万,仅在今年第一季度就有590万LTE终端被激活。日本市场LTE的领先者是NTT docomo,自2010年开始部署LTE网络,至2013年4月,LTE用户数达1200万,预计至2013财年结束,其用户将达2500万。而在韩国,LTE用户到2013年4月已超过2000万,LTE网络的数据流量已占全韩国无线网络数据流量的56.7%。

西欧市场LTE部署的步伐要明显慢于美日韩等国,但其加快追赶的趋势相当明显。而在即将启动LTE市场的中国,却有着诸多未确定的因素,4G何时发牌?如何发牌?均不得而知。

LTE市场广阔引终端商竞逐

“2013年显然是4G年。LTE已迅速成为任何运营商、服务开发商、零部件制造商或设备厂商都不敢轻视的高成长、高价值的市场。”Strategy Analytics执行董事Neil Mawston说。

LTE网络的发展给产业链上的各方带来了机遇。4G网络需要4G终端的支持,所谓“得终端者得天下”,在3G时代,智能终端已成为运营商产业链发展的核心驱动力,4G时代,它依然是产业链发展的关键,为此而引发的,必然是终端商的竞相追逐。所以,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大大小小的终端商都在积极部署LTE终端市场。

来自GSA今年3月份的报告显示,全球LTE终端已达821款,其中支持FDD-LTE的为655款,支持TD-LTE的为166款。在今年年初的全球移动通信大会上,高通、博通、英伟达、意法·爱立信等全球手机芯片大厂纷纷推出了相关的LTE产品,而在中国智能机市场与高通抗衡的联发科、展讯也在积极布局。

在美国和日本市场,LTE终端已是必备,运营商新发售的手机终端已100%是LTE。在国内,主流终端厂商包括华为、中兴、酷派等,在4G技术终端方面,也有了实现产品批量生产的能力。

中兴通讯是国内最早开始布局LTE领域的终端厂商,作为全球首家推出全系列4G产品的厂商,去年其推出的Grand Era LTE也是全球首款单芯4G智能手机。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曾学忠不久前还透露,中兴Grand Memo LTE版本将于6月登陆国内市场,成为在国内市场首批上市的4G手机之一。此外,中兴今年将继续推出多款LTE高端手机抢占全球以及国内市场,LTE销量力争进入全球前五。

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对标准、芯片、终端、系统设备以及业务应用进行了全面投入,并在各个领域均有斩获,成绩斐然。酷派继推出首款TD-LTE手机8920之后,预计今年还将推出8-10款左右的LTE终端,涉及到中高端市场。(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