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IPTV >

全球IPv4地址耗尽 向IPv6时代迈进

来源:中国教育网络 作者:李静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3-11 11:13 
核心提示:耗尽倒计时已经开始进入各地区地址注册机构。乐观估计,这个时间也不会超过一年。对我国来说,地址短缺形势非常严峻。我国IPv4地址虽排名全球第二,2010年增加超过4000万个地址,但相比于一年内网民就增加了7330万而言,国内IPv4地址显然是“杯水车薪”。

全球IPv4地址池耗尽 互联网面临严峻挑战

2月3日,正值春节,全球互联网数字分配机构(IANA)宣布 ,全球IPv4地址池已经耗尽。

IPv6时代正式来临!

2011年初,在IANA的全球地址池里,共剩余7个A类地址,其中的5个平均分给了五大区域互联网地址注册机构RIR(包括负责北美地区的ARIN, 负责欧洲地区业务的RIPE,负责拉丁美洲美洲业务的LACNIC,负责亚太地区的APNIC,以及负责非洲地区的AfriNIC),另外的2个地址分配给需求量大的亚太地区。

耗尽倒计时已经开始进入各地区地址注册机构。乐观估计,这个时间也不会超过一年。对我国来说,地址短缺形势非常严峻。我国IPv4地址虽排名全球第二,2010年增加超过4000万个地址,但相比于一年内网民就增加了7330万而言,国内IPv4地址显然是“杯水车薪”。中国电信曾预测其未来三年内将缺乏7000万~1.1亿个地址。

IPv4地址耗尽,世界互联网将面临诞生以来最严重的挑战,如果没有其他解决方案,互联网规模就无法扩展,更多的人将无法上网,更多的应用将无法开展,也就是说互联网会停摆。对终端用户来说,目前不会有太大的感受,当下首当其冲影响到的将是互联网网络及应用服务提供商。

所幸,科学家们给我们提供了解决方案,这就是IPv6。从上世纪90年代正式提出这一方向至今,已经过去了15年,今天,我们终于不得不迈开大步走向IPv6时代!向IPv6过渡已经迫在眉睫!

坚定地向IPv6迈进!

2011年6月8日,国际互联网协会将联合Google、Facebook和Yahoo首次进行全球级别的IPv6 测试,并取名为“世界IPv6日”。

从IPv4到IPv6,其变化可以称为“代”的变化。互联网具有两个最重要的“DNA”,一个是“向下”,它能够兼容所有网络和各种电子设备;另一个则是“向上”,它始终是为用户应用自下而上开发的技术平台。所以,其地位是无可替代的。IPv6解决IPv4地址资源匮乏,即解决其“向下”的这个瓶颈,同时,也正在解决其先天存在的安全性、可扩展性、移动性的问题,即“向上”的瓶颈。

然而,IPv6的过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仅需要解决大量的技术问题,更需要从网络建设,业务开发以及网站的升级等多方面进行,从而加快其过渡。

向IPv6过渡,困难很多,但首先是大家的认知与政府的支持,这是核心与基础,仅仅依靠市场,将非常困难。其次,需要社会各界的齐心协力,需要众多企业及机构的推动与参与。第三,要有很好的技术过渡方案。

美国在互联网发展之初,采用了“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推动互联网推广。1969 年,美国ARPAnet建立之初,研究人员并不愿意在网络上共享计算机资源,ARPAnet 采取了“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新的计算机一律连网,并承诺用网络研究经费来支持。1983年,DARPA网再次采用“胡萝卜加大棒”,即以对计算机界重要投资的政策强制转换到IPv4。因此,这一策略对IPv6过渡来说,是值得借鉴和延续的。

美国最近发布了关于美国政府部门将部署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的决定,要求所有的美国政府机构在2012财年年底之前把服务器和类似于电子邮件和网站的服务升级到IPv6。此前,欧盟早已公布了自己的IPv6时间表,亚太的日本及韩国则在很多领域已经实现了IPv6的服务。

良好的过渡技术也是两代网过渡中必不可少的准备。2003年我国启动的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及IPv6试商用都为这些过渡做了很好的技术及产业准备。

经过CNGI-CERNET2的多年实践,提出了基于运营商路由前缀的无状态IPv4/IPv6翻译技术IVI就是过渡方案中最为有效的一种(罗马数字的表示中IV代表4,VI代表6,所以IVI代表IPv4和IPv6的互联互通),很好地解决了全球面临的IPv4/IPv6过渡难题。在此基础上,IETF的BEHAVE工作组还形成了最新框架文件,针对8个IPv4/IPv6实现互通的场景,制定新的协议集标准。

当然,我们还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参与和支持。国际上各国产业界都已经启动或者做好了准备。比如2011年6月8日,国际互联网协会将举办的“世界IPv6日”,就吸引了包括Google、Facebook、Yahoo等众多著名企业。我国产业界也已经闻风而动,在2011年做好了各种IPv6过渡方案,并开始付诸实施。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