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3G >

中国移动TD自主创新之路坎坷 目前占全国3G四成用户

来源:人民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5-22 19:58 
核心提示:TD-SCDMA网络已实现对全国县级以上城市的连续覆盖,基站数达22 .7万个;终端产业链厂商已经达到259家,终端产品超过900款,基本实现了与欧美制式终端产品“同时、同质、同价”上市。

据电信研究院发布的最近数据显示,中国移动TD-SCDMA客户总数超过6000万户,占到国内3G市场的四成。

TD-SCDMA网络已实现对全国县级以上城市的连续覆盖,基站数达22 .7万个;终端产业链厂商已经达到259家,终端产品超过900款,基本实现了与欧美制式终端产品“同时、同质、同价”上市。

中国移动建设运营TD-SCDMA网络,实现了中国通信标准从标准化到市场化的成功跨越。

创新  中国百年电信史上“零的突破”

“08年奥运会或是2010年世博会国外游客体验最深刻的服务之一,就是TD网络”。中国移动副总裁李正茂讲到。

TD-SCDMA作为我国在移动通信领域第一次自主提出的国际技术标准,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并举的创新发展之路,改变了我国以市场换技术的被动局面。

据了解,我国第一代移动通信都是进口设备,第二代移动通信设备中,中国企业开始只有5%的份额,后来增加到20%。在第一代通信设备中,我国向国外购买设备耗资2500亿元,2G时代,设备耗资也要上万亿元,而在3G时代,仅终端企业可节约的专利许可费支出就达到数十亿美元。

创新必然会经历一个受质疑的过程,TD也不例外。2009年,国家颁发3G牌照,当时TD-SCDMA系统设备厂家少、设备性能成熟度低,较大影响了TD-SCDMA的发展。同期其它两大3G国际标准早已起步多时,WCDMA在全球有284个商用网, CDMA2000在全球拥有106个商用网。

面对如何推进TD-SCDMA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这个难题,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中国移动2009年,投入588亿元开展设备集中化采购,对TD-SCDMA的总投资达到1930亿元开展集中采购,极大拉动力TD-SCDMA系统、终端、芯片、系统设备、仪表合计等全产业链的快速发展。

发展  TD-SCDMA客户总数突破6000万户

客户对移动通信网络的感知直接体现在终端上,但当时TD-SCDMA终端不足成为制约用户发展的一个瓶颈。

在业务测试和试商用中,用户普遍反映TD-SCDMA终端数量少、性价比低、性能不稳定。再加上,TD-SCDMA终端产业链信心不足,国外手机巨头互相观望、国内厂商举步维艰。

面对这些困难,中国移动启动了“TD-SCDMA终端专项激励资金联合研发项目”。据了解,该项目投入6.5亿元带动3家芯片厂商和9家手机厂商共同形成超过12亿元的终端研发投资规模,有效加快了TD-SCDMA终端的发展进程,并推出了11款TD-SCDMA手机,其中包括6款智能手机和5款低价TD-SCDMA手机,有效突破了TD-SCDMA发展的终端瓶颈问题。

带动诺基亚、黑莓等国际巨头陆续加入了TD-SCDMA手机的阵营,极大增强TD-SCDMA终端产业链的信心。

截至目前,中国移动的终端产业链厂商已经达到259家,产品超过900款,在库的终端产品超过531款终端,形成高中低端协调发展的格局。

服务 “三不三新三融合”的组网策略

在服务方面,中国移动创新提出了“TD/2G融合”的发展思路和“三不三新三融合”的组网策略, “三不”是指2G用户在“不换卡、不登记、不换号”的情况下,只需更换一部TD手机即可同时使用2G现有业务和TD特色业务。 “三新”即“新机制、新标准、新测量”,是提高TD与2G网络切换和重选质量的全新规范。“三融合”即网络融合、业务融合和应用融合。

为了提升TD网络业务服务质量,中国移动自2009年初开始,连续每年在全国开展“TD-SCDMA网络质量大会战”。

据了解,目前全国TD覆盖区域内平均掉话率降低至0.31%,无线接通率提升至99.4%,切换成功率提升至98.2%,各项核心指标已达到甚至超过2G和其他3G通信系统水平。

中国移动围绕个人、家庭和集团三大块市场打造差异化的业务。在TD网络上实现对所有2G业务的迁移,业务数量超过150项,同时还开发了可视电话、多媒体彩铃、手机视频、手机阅读器等多项TD特色业务。并且还提供了手机支付、手机电视、手机阅读、应用商场等业务。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