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独家报道 >

互联网思潮下的广电网络之付费频道与付费模式

来源:融合网|DWRH.net 作者:常伟 秦瑞 宋杰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3-12-06 16:32 阅读:
核心提示:反观广电网络,很多都在积极转型,增值业务已经从2006年前的单一付费频道业务逐渐转变为高清化、交互化业务为主流,更加促成了付费频道业务的边缘化。而大多数节目商并未思变,依然还在憧憬自己的未来。

2003年陈奕迅那首“十年”,红遍大江南北。2003年,也是中国付费频道全面启动的一年,付费频道走过的这十年,正像陈奕迅的歌词所述,“如果对于明天没有要求,牵牵手就像旅游,成千上万个门口,总有一个人要先走”,这很像节目商和广电网络之间的微妙关系,至少,它不是一首欢快的歌曲。

一、付费之路

2003年9月,覆盖70多家网络和6000多万用户的“央视风云”系列付费频道结束1年的测试,但愿意付费的用户仅不足5000户,这让一部分人替付费频道商们担忧:这些付费频道商会不会成为频道“殇”——没长大就夭折了呢?即便如此,付费频道依然如雨后春笋版爆发,大多数人都在期待哪一个频道可以成为中国的HBO或ESPN,如今,坎坷的10年后,国内120家付费频道节目商,90%以上存在生存危机,恶性循环导致节目制作水平越来越差。在1.4亿数字电视用户中,实际付费频道订户不足20%,续费率不高。如此情形让付费频道商和广电网络都在反思,是否中国市场真的不适合做“付费”,用户真的不会为“付费”买单。

二、问诊付费频道

1、内容

作为观众角度,付费频道当时的商业模式和出发点,是要改变用户“千台一面”的现状,提供个性化的收视服务,但是从目前看来,能做出个性化内容的少之又少。从汽车栏目抓个典型例子,目前国内做汽车的几个频道,收视率为之惨淡,而反观大洋彼岸的BBC,其旗下的“TOP GEAR”汽车栏目受到了大多数中国观众的喜爱,刮起了一阵“追看”热潮,互联网点击率节节攀升。再看电视剧,STAR MOVIES热播的“行尸走肉”每周末播1集,都能让如此多观众流连忘返,如此证明,内容依然是国产付费频道的短板,一是受制于国内严苛的制度约束,二是节目商的制作能力和硬实力。上比不过央视的专业性,下比不过互联网的全面性。

2、营销

作为各省广电网络,这10年间落地付费频道50个以上的不在少数,通过不同的销售手段,单频道、打包、套餐等方式,用户订购的频道层次不齐。一是未订购频道的加密,导致受众群体不了解产品内容,不能先体验再订购,形成不了需求。二是订购的频道较为分散,不连续,几个频道之间会分隔几个黑屏,形成不了一种良好的体验。三是付费频道的细分市场很难找到,即便确定,也会因为各地广电网络的经营能力差别,而放弃这种低投入产出的销售模式。

3、合作

很多省网都在调侃,付费频道节目商每年只来一次,那就是收钱的时候,这导致了作为节目制作方,很少和销售渠道沟通,收集不到广电网络从用户那里了解到的真正需求。另一方面,全国各省的网络整合,已逐渐趋于一省一网,以前节目商可以从一个省的多家广电网络收取节目费,现在只能收取一家,这就促成了节目商希望涨价,而广电网络又希望控制成本,导致双方关系的更加趋于紧张。

4、趋势

反观广电网络,很多都在积极转型,增值业务已经从2006年前的单一付费频道业务逐渐转变为高清化、交互化业务为主流,更加促成了付费频道业务的边缘化。而大多数节目商并未思变,依然还在憧憬自己的未来。双方沟通的严重不足和前进步伐的不一致,导致合作关系弱化,广电网络作为渠道,推动付费频道信心已经严重不足,且付费频道占用频点资源,反而阻碍了高清频道的落地,这让广电网络更加视付费频道为鸡肋。(责任编辑:韩杰)

快速直达

热门关键字

首页导航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14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110105527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
网站性能监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