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终端 > 智能电视 >

逐鹿智能电视 内容创新可缓解同质化竞争(2)

来源:IT时代周刊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2-08-01 09:59 
核心提示:另一方面,全球代工巨头富士康在今年5月已经接到了苹果电视的订单,曾经撼动了手机与平板电脑领域的苹果染指电视,就被视为有力的竞争者,国内家电制造商自然必须严阵以待. 市场咨询机构中怡康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4月

另一方面,全球代工巨头富士康在今年5月已经接到了苹果电视的订单,曾经撼动了手机与平板电脑领域的苹果染指电视,就被视为有力的竞争者,国内家电制造商自然必须严阵以待.

市场咨询机构中怡康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4月份国内智能电视市场零售量为148.15万台,占平板电视整体比例的26.76%;销售额为83.32亿元,占平板电视的36.53%.业界认为,2014年智能电视市场将进入成熟阶段,在未来几年将呈现出爆发之势,智能电视已经成为盈利的突破口.

生态链仍需完善

尽管智能电视被家电企业认为是行业下一个赢利点,但业界人士的态度依然保持谨慎.有观点就指出,智能电视的发展要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必须加大技术与内容方面的创新.

根据中怡康报告,今年上半年的国产智能电视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功能创新,厂家在人机交互功能、软件应用等方面应加大了研发力度.但海信集团董事长周海信认为,智能化对企业是一场"残酷的考验",电视企业对软件、互联网、内容服务的理解与应用尚未能成熟,不能掉以轻心.他认为,这股电视智能化潮流将会引发新一轮行业洗牌.

同时,也有业内观察者向本刊记者指出,智能电视比拼的是软件开发的功底,智能电视的语音控制、手势识别、多屏互动等功能,需要有上游软件产业的支持,而现今许多软件在很多方面仍需要改进.

市场调研结构DisplaySearch的中国区研究总监张兵认为,中国智能电视的发展可以借鉴苹果电视的商业模式.苹果电视并不在硬件上硬碰硬,"它拼的是内容、服务、人机交互".张兵认为,国内的智能彩电是用内容来吸引消费者买硬件,"从卖硬件到卖内容,是对传统彩电厂最大的挑战."

事实上,目前国内彩电企业正在加强内容方面的改进,为此,南方传媒、百事通、CNTV等内容提供商都出现在电视厂商的合作名单上.但有声音指出,广电总局对电视内容的强力控制,使得智能电视在内容上难以有很大的突破.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就认为,在家电企业致力于智能电视研发的过程中,"智能电视内容上的创新需要建立在完整产业链的基础上."

陆刃波的观点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同.

目前,国内的智能电视界生态链尚未完善,同时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刘军对此表示,靠内容盈利在国内尚存困难,但在智能电视时代,产业生态系统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依靠云计算服务,"云端流量就是商机".创维集团营销总部总经理刘耀平也指出智能电视已经成为一种开放性的产品,带来了多点盈利的可能.他指出,智能电视的内容、服务在用户使用的过程中都能产生价值,应用、流量可以是赢利点.

虽然如此,但刘耀平承认,智能电视的营利模式仍在探索之中.

(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