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终端 > 智能电视 >

别做互联网TV的马甲智能电视5大展望

来源:泡泡网 作者:张立美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3-09 08:59 
核心提示:3月9日 虽然时间刚刚进入3月,各个品牌的平板新品也还处于蓄势待发中,但年初的拉斯维加斯CES展已经给我们传达了这么一个明确的信息:那就是“智能电视”将成为2011年平板市场上的新热点。

3月9日 虽然时间刚刚进入3月,各个品牌的平板新品也还处于蓄势待发中,但年初的拉斯维加斯CES展已经给我们传达了这么一个明确的信息:那就是“智能电视”将成为2011年平板市场上的新热点。

“智能电视”这个名词到底是怎么来的?现在并没有办法考证,最合理的解释可能来自于“智能手机”。因为按照时下流行的观点,智能电视就应该像智能手机一样,具备下载应用程序,随时接入互联网的能力。

那么仅仅具备下载和互联网功能的电视就可以叫做“智能电视”了么?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为具有这种特性的电视其实早在2009年就曾经大量出现,说到这你或许会想起来,那就是传说中的“互联网电视”。

不过可惜的是,互联网电视当初的表现并不太如人意,甚至可以用“昙花一现”来形容。因此智能电视如果只是对互联网电视的“小修小补”换一副马甲重出江湖,前途未必光明。智能电视要想开创一片新的天地,必然要有一番“脱胎换骨”般的变化。

那么未来一台理想的智能电视应该具备哪些特征?本文将对它进行一番大胆的预测。而在文章的最后你还可以进行投票,选出那些你认为是最重要的特点。

媲美PC的开发式互联网体验

完全不同的互联网体验

作为站在“互联网电视”肩膀上诞生的“智能电视”,其网络功能必须要和传统截然不同的表现。

众所周知,传统的互联网电视虽然提供了网络接入功能,但大都只能访问一些固定的资源站点,从上面观看在线视频或者下载视频。虽然一些厂商开发出了较为延伸的应用,包括远程教育、股票、新闻等资讯浏览等,但仍然被局限在非常封闭的站点内,完全做不到像在PC上一样,自由在在没有限制的网络应用。

因此我们认为新一代的智能电视必须可以完全匹敌PC的网络应用体验。包括拥有可以自由访问任意站点的WEB浏览器(能支持FLASH更好),可以在网络模式、电视模式间随意切换,甚至是一边上网一边欣赏视频的多任务能力。以及拥有下文即将提到的,下载和安装各种应用程序的能力。

无限制的APP下载&应用

传统电视机的功能都是固化的,在电视机出厂的时候所有功能都被确定,并且没有办法升级,如果想要增加某些功能,唯一的做法就是淘汰老机器,再买一台新机器。

智能电视的到来或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情况。升级的方法也许很简单:就是提供各种各样的应用程序给用户,让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安装哪些APP。就好比要想用电脑办公就装上OFFICE,想要娱乐就装游戏软件。

有人曾经把智能手机行业的竞争总结为应用的竞争,并且把iPhone的成功归功于背后那30多万个APP序的支持。这种观点虽然有些偏激,但却说明一个事实,那就是智能设备的竞争并不是单纯的硬件竞争,更多的还是软件层面的竞争。智能电视如果想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必须拥有足够多、足够有吸引力的APP支持。

因此我们可以预测,未来一款成功的智能电视背后,必然会拥有大量的,足够有趣的应用。同时应该还有一大帮开发者能够为用户不断的开发出最新最酷的应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给电视机带来近乎无限的升级空间,也才能体现智能电视“智能”的一面。

颠覆传统的操作方式

有了可以媲美PC的网络功能,有了可无限拓展的APP的下载功能,但怎么操作并使用好它们呢?依靠传统的电视遥控器?显然不太靠谱。这就涉及到智能电视的另一个直接关系到用户体验的问题:UI——用户界面的革新。

我们认为智能电视的UI应该包含三个部分,其一是具备QWERTY全键盘的新型遥控器,这样便于消费者输入网址和信息;其二是具备创新的控制方法,可以让用户在各种复杂的应用面前实现快捷便利的输入。其三则是电视机的菜单系统要进行彻底改进,以便于用户使用习惯的变化。

这就好比手机进入到智能时代之后,多点触控技术彻底取代了传统的单点触控以及按键操作,成为标准的操控方式一般。智能电视的出现其实就意味着电视用途的多样化和改变,因此一种全新的操控方式,或者说UI系统对于智能电视而言就是必不可少了。

类似的案例可能还包括电子游戏领域,例如微软不久前发明的体感游戏控制器KINECT或许能给人们带来更多启迪。以至于目前也出现了一些利用人体动作感应控制平板电视的技术,虽然距离真正大规模应用尚有一段距离,但这或许会成为智能电视未来有所突破的一个领域。

跨平台跨设备的数据共享机制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智能电视,它都不应该再算是一个单纯的、独立的家电。智能电视不仅将承担起客厅娱乐的重任,还应还具备跨越平台的内容共享机制,成为3C网络中一个最重要的输出终端。

在此之前,平板电视上关于跨平台跨设备间资源共享的技术并不罕见。国外流行的有DLNA技术,国内则有闪联标准。但这些技术本身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软伤或硬伤,加上电视机的用途仍然局限在较为传统的应用模式下,消费者本身缺乏使用他们的意愿和动力,从而造成了这类技术并没有大规模流行的局面。

而智能电视由于各种应用功能的增加,以及使用方式的改进,未来和PC、手机、移动终端设备间的数据交换、共享必然会变得越来越频繁,由此也可以预见未来的智能电视必然会拥有和其他3C设备更为简易、便捷的数据共享机制,从过去的单节点式应用迈向网络化应用时代。

 最后要说的是,不管是“互联网电视”还是“智能电视”,我们都不能忘记其本质上仍然是一台用来回放画面和声音的设备。因此不管智能电视发展到什么程度,都必须要有足够好的画质和音质作为基础来支撑。

智能电视如果想成功被主流市场接受,就必须做到具备较好的画质、音质表现。毕竟从多数消费者的购买习惯来看,电视机的性能表现仍然是仅次于价格的最重要因素。在消费者还没有完全了解智能电视、没有对智能电视形成固定的依赖和消费习惯之前,一款智能电视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是很难想象会取得成功的。

此外,2010年热的一塌糊涂的3D技术也有望成为智能电视的“战略合作伙伴”。毕竟这两者在功能上并不存在任何冲突,如果采取“抱团”的推广方式或许还能1+1>2的效果。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