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终端 > 消费类电子产品 >

积重难返:摩托罗拉拿什么回归中国市场?(2)

来源:腾讯科技 作者:范晓东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5-01-27 14:26 
核心提示:不过,对于联想而言,以往的渠道优势是在运营商层面,社会化渠道和电商渠道相比竞争对手并不占优,而在摩托罗拉所定位的高端手机市场,社会化渠道和电商渠道比运营商渠道更为重要,华为、小米等厂商纷纷涌入高端市

不过,对于联想而言,以往的渠道优势是在运营商层面,社会化渠道和电商渠道相比竞争对手并不占优,而在摩托罗拉所定位的高端手机市场,社会化渠道和电商渠道比运营商渠道更为重要,华为、小米等厂商纷纷涌入高端市场加剧竞争,这对联想和摩托罗拉都是全新的考验,联想最终能提供给摩托罗拉的支持也有待市场观察。

毕竟,除了产品本身的竞争力,摩托罗拉目前最需要的支持便是大规模市场推广和渠道扩张。

刘军坦言,由于国内去年运营商大幅降低补贴,导致运营商市场份额整体占比从60%下降到30%左右,这对依赖运营商渠道的联想带来很大冲击,联想目前正在全力向线上市场和开放市场进军。

当然,在联想并购摩托罗拉以后,双方的整合还是带来部分协同效应。双方供应链系统的整合,提升了在供应链上的谈判权,有利于降低成本;销售组织的整合,则有助于利用联想在中国、亚太、东欧等市场的销售团队帮助摩托罗拉扩大市场份额。

市场调研机构TrendForce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联想去年的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超过了9000万部,年增长率超过了100%,全球市场份额达到了7.9%,排名全球前三。

但相比以往在PC市场收购ThinkPad所带来的市场效应,联想在手机市场所面临的挑战不言而喻,摩托罗拉想要在中国市场重新打开缺口,需要做更多本土化、接地气的努力和尝试。‍

坎坷变迁史

从摩托罗拉发明世界上第一款手机开始,摩托罗拉鉴证了迄今为止的整个手机发展史,但是在科技行业变革面前,近几年和诺基亚一样逐渐退出了主流舞台。

联想移动业务集团总裁刘军昨日表示,摩托罗拉有着辉煌的过去,但错过了3G和智能手机的机遇。

1984年,摩托罗拉公司生产了第一部移动电话,DynaTAC ,通话时间半小时,销售价格为3995美元,是当时名副其实最贵重的砖头,也是现代手机的雏形;1987年,摩托罗拉正式公司进入中国。

摩托罗拉在美国手机市场的份额一度高达60%,但其手机部门却迟迟没有从模拟手机转向数字蜂窝手机。在1995年前后,竞争对手诺基亚转向了数字手机,借此成功超越摩托罗拉成为全球第一大手机厂商。

摩托罗拉2003年开始开发LINUX操作系统,进军早期的智能手机市场,后来发布的RAZR两代手机则帮助摩托罗拉重新达到历史最高点,一度再次威胁诺基亚第一的宝座。这些成功也使得摩托罗拉失去了创新的原动力,错过了新一代智能手机的崛起,逐步走向了衰落。

最初的导火索可能是2005年摩托罗拉和苹果合作推出了一款摩托罗拉iTunes手机,时任CEO桑德尔希望通过与苹果合作摩托罗拉能够再次酷起来,但这等同于教导史上最具创造力、最具竞争力和最了解消费者的公司之一如何做手机。

两年后,乔布斯发布了第一代iPhone,当时摩托罗拉仍在力推Razr,结果导致利润率不断下降,并大规模裁员,以研发创新著称的摩托罗拉创新机器开始停滞不前。

摩托罗拉进入智能手机市场的时间不算太晚。由于摩托罗拉的5款自有系统都不及格,摩托罗拉董事会以4比3的选票最终选择了Android系统开发新的智能手机。名为Droid的新手机于2009年10月进入市场。到2010年年末,历经四年巨额亏损后,摩托罗拉手机部门再次实现盈利。

但好景不长,三星等竞争对手的崛起再次把摩托罗拉拉入亏损,摩托罗拉在手机市场的份额持续下滑。2011年1月,摩托罗拉正式分拆为两家独立上市的公司,也就是摩托罗拉移动和摩托罗拉解决方案,其中前者主营智能手机和机顶盒业务,后者则主营公共安全无线电和手持式扫描仪业务。

摩托罗拉移动最终还是被出售,2011年8月,谷歌宣布以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获得摩托罗拉移动拥有的1.7万项专利。两年后,摩托罗拉移动归入谷歌门下的首款手机Moto X发布。不过,摩托罗拉移动财务状况并未得到改善,依然持续亏损。到了2012年第四季度,摩托罗拉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市场份额仅为1.9%。

2013年,摩托罗拉移动退出了中国和欧洲等市场,直到2014年1月,联想集团发公告称以29亿美元从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包括3500名员工、2000项专利、摩托罗拉品牌和商标、以及Moto X、Moto G和DROIDTM 等产品组合都归入联想移动业务集团。

今年1月7日,联想首次对外透露摩托罗拉2月份春节前正式在中国市场上市,而等待这家老牌手机公司的,是新的复杂竞争局面和未知命运。

(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