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移动互联网 >

互联网法院试水区块链存证,确保数据真实性需提升技术实力

来源:通信信息报 作者:周静 责任编辑:方向 发表时间:2018-10-15 11:09 
核心提示:国内互联网日益发达,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已达8.02亿,网民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98.3%,我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间长达27.7小时。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能够满足人们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

据《法制日报》报道,从9月17日下午召开的广东省广州市十五届人大第十六次会议上获悉,继杭州互联网法院、北京互联网法院成立后,全国第三家互联网法院——广州互联网法院即将成立。随着网民数量的日益攀升、网络纠纷案件数量的不断高涨,成立互联网法院早已势在必行。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鼓励用区块链技术来保存证据,这对于电子证据留存,以及区块链的具体行业落地都是一大利好,然而,如何确保区块链不被沦为“噱头”,真正确保数据真实性也成为随之而来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

互联网法院势在必行

国内互联网日益发达,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已达8.02亿,网民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98.3%,我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间长达27.7小时。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能够满足人们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需求,大大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随之而来的,发生在网络中的纠纷数量也在日益提升。单看网络购物纠纷,据广州法院的所收案件数据显示,网购纠纷数量2013 年仅为 6 件,到了2016年这个数量为2670件。

网民数量庞大、网络纠纷数量上升,互联网法院的成立成为大势所趋,与此同时,案件发生在网络,相应的纠纷过程和证据的形成、保存也大多在网络中进行,互联网法院在受理网络案件时更加得心应手,有助于减轻传统法院的负担。法律界人士也表示,随着互联网法院案件审理的不断推进,也将有利于促进我国互联网法律的不断完善。

鼓励区块链存证成亮点

互联网法院在工作时间、证据留存、身份认定等多个方面都明显区别于传统法院,在过去,传统法院繁琐的认定和证据明确流程,大大影响案件审理进度,而互联网法院的上线,则将这些问题都通过电子平台完成,有助于提高效率。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最高法印发的《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中还显示,鼓励和引导当事人通过电子签名、可信时间戳、哈希值校验、区块链等技术手段,以及通过取证存证平台等对证据进行固定、留存、收集和提取。

不仅如此,9月18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宣布司法区块链正式上线运行,成为全国首家在审判工作中应用区块链技术的法院。很显然,区块链+司法是互联网法院的一大亮点,对于互联网法院本身以及区块链应用落地,都起到了双赢作用。此前,区块链技术一直不被看好,原因很大程度在于其实际应用的落地,而现在互联网法院无疑为区块链的应用落地提供新途径。电子证据具有可篡改、可伪造的问题,影响其真实性与司法公正,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能够很好地解决此类问题,并且其作用也已在杭州互联网法院实际案件审理中得到了验证。6月底,杭州互联网法院在一起案件审理中,首次确认了区块链存证的法律效力。

提升技术加强公信力

区块链+司法前景可观,然而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确保数据真实性?国信嘉宁数据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毛立明表示,区块链等存证技术获得司法部门认可的前提是能够证明电子数据的真实性,他认为有些企业或团队可能在“炒概念”,“大家应该关注的是,通过区块链技术是不是能让证据达到证明力,而不是搞噱头。”(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