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移动互联网 >

医疗AI产品监管要义在于分类分级

来源:法治周末报 作者:王新锐 责任编辑:方向 发表时间:2018-05-23 11:02 
核心提示: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联盟发布的《医疗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白皮书(2018)》显示,到2025年人工智能应用市场总值将达到1270亿美元,其中医疗行业将占市场规模的五分之一。我国医疗人工智能的市场规模更是发展迅速,2016年中国人工智能+医疗市场规模达到96.61 亿元

电影《超能陆战队》里呆萌可爱的医疗智能机器人大白(Baymax)在吸粉无数的同时,也使人们对医疗人工智能的发展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和向往。

尽管目前的医疗AI产品尚不能同电影中的“大白”一样,通过一次简单地扫描,就可以检测出人体的健康指数,并且完全独立地根据病人的情况治疗几乎所有的疾病,但近年来,医疗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正在使这些幻想一步步地成为现实。

目前,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国内外已经或即将投入使用的医疗AI产品涵盖了疾病风险预测、医疗影像辅助诊断、临床辅助治疗、智能健康管理和医院智能管理等众多领域。

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联盟发布的《医疗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白皮书(2018)》显示,到2025年人工智能应用市场总值将达到1270亿美元,其中医疗行业将占市场规模的五分之一。我国医疗人工智能的市场规模更是发展迅速,2016年中国人工智能+医疗市场规模达到96.61 亿元,增长37.9%;2018年有望达到200亿元,增长超过一倍。

此外,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中,亦进一步明确了推进“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服务的要求,鼓励研发基于人工智能的临床诊疗决策支持系统和其他医疗健康智能设备,为医疗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更清晰的政策指导和支持。

不可否认的是,医疗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提高诊断效率,弥补医生资源缺口,提升医疗服务水平都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相对于其他领域的AI产品,在医疗人工智能领域,尤其是在医疗辅助诊断和治疗领域,AI产品将对医生的诊断和决策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一旦出现失误则很有可能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必须完善对AI辅助诊断和治疗产品的监管机制,明确医疗AI产品进入临床应用的法律标准和技术要求,同时明确AI诊断的医疗责任主体、划清权责范围。

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几乎都将AI辅助诊断和治疗产品作为医疗器械加以监管,AI辅助诊断和治疗产品如需上市,必须根据医疗器械的等级分类标准获得监管部门相应的许可和认证。

在我国,监管部门对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诊断功能的审核要求非常严格。根据2017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发布的新版《医疗器械分类目录》(该分类政策将于2018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若诊断软件通过其算法提供诊断建议,仅有辅助诊断功能不直接给出诊断结论,则按照二类医疗器械申报认证;如果对病变部位进行自动识别并提供明确诊断提示,则必须按照第三类医疗器械进行临床试验认证管理。

此外,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7年2月发布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管理规范(2017年版)》和《人工智能辅助治疗技术管理体系规范(2017年版)》还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用AI辅助诊断和治疗技术提出了极具操作性的要求,具体包括医疗机构的硬件设施、医务人员的资质要求以及技术管理和培训管理制度等。(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