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移动互联网 >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关键在城市治理(4)

来源:法治周末报 作者:宋媛媛 责任编辑:方向 发表时间:2017-09-30 13:13 
核心提示:这些试点城市中,多集中在政务管理、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方面,突出某一或几个领域的智能化建设,这属于城市功能方面的延伸。纪军在会上举例说明,北京的智慧养老、智慧政务,浙江、河南等地的智慧教育,云南昆明

这些试点城市中,多集中在政务管理、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方面,突出某一或几个领域的智能化建设,这属于城市功能方面的延伸。纪军在会上举例说明,北京的智慧养老、智慧政务,浙江、河南等地的智慧教育,云南昆明的“医保村村通”等建设,“从总体上来讲,国内外的智慧城市建设大部分是属于这种城市功能的延伸”。

应多关注城市治理

纪军认为,中国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不仅需要关注于城市功能的延伸,应该多一些类似宝安那样的做法,即从提升城市治理的角度建设智慧城市。

法治周末记者注意到,早已有业内专家呼吁,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多注意关注城市治理。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徐振强曾在《“十三五”智慧城市建设应着眼服务城市管理与社会治理创新》一文中写道:“根据美国、欧盟和西班牙等智慧城市权威机构的测评,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尚未进入先进行列。”

收集了一堆数据,却不懂得如何用,项目大而全,落地后不知对城市到底有何用处、怎么用……徐振强指出,经过了几年的智慧城市建设,一些城市治理问题凸现出来。伴随深度城镇化发展的需要,未来智慧城市建设也应更多着眼服务城市管理与社会治理创新领域。

需要行政体制改革助力

在纪军的智慧城市调研的APP课件中,特意用了李克强总理到上海自贸区调研时的一张照片,  “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皆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红色背景标志牌赫然醒目。

“这真实地反映了我国改革前沿地区的呼声。”纪军说,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要求法律给出负面清单,法无禁止皆可为。政府要给出正面清单,政策确定后决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泛行政化。

“不仅是改革前沿,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同样也需要行政体制改革的助力,这是毋庸置疑的。”纪军对法治周末记者说,在智慧城市探索的过程中,有很多行政体制障碍需要破除。

同样是智慧治理政府热线,有的没人接,有的却全天候服务,解决问题及时高效;有的职能部门踢皮球、条块分割,有的却能综合大数据智能解决民生问题。

纪军说:“因为智慧城市建设不是简单的数字化、信息化,不局限于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还要利用大数据中心,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在实施智慧城市建设时,会带来政府运作方式的变化,必定遇到一定阻力。”

为了打破这种桎梏,她建议,智慧城市的建设首先需要一个具备高素质、强有力的领导核心(领导班子),制定完善的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其次要同步实现阳光政务,建设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内控制度,在工程招投标、政务采购、共专项资金管理等方面建立工作规范,加强重点领域、岗位权利运行的监督制约。(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