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移动互联网 >

移动支付标准年底发布 银行运营商厉兵秣马

来源:新京报 作者:苏曼丽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2-09-26 16:50 
核心提示: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即时通过手机向商家进行支付,支付的处理在现场进行,不需要使用移动网络,而是使用手机射频(NFC)、红外、蓝牙等通道,实现与自动售货机以及POS机的本地通讯。

移动支付标准的出台已经渐行渐近。在昨天由中国金融认证中心主办的电子银行高峰论坛上,央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樊爽文表示,移动支付标准现在认同为13.56M。另据记者从央行内部了解到,移动支付标准还需要几大部门的会签,将于今年年底正式发布。而银行和运营商针对移动支付的布局已经开始。

中移动标准未完全废弃

据了解,今年4月,央行集合商业银行、银联、移动通信运营商等40多家产业相关方,成立了移动支付标准编写组。最终中国银联主导的13.56M最终确定为目前中国移动支付的标准。

不过,樊爽文昨天的另一番话让中移动的2.4G标准又现生机。“通讯标准模式我认为不搞一刀切更好,推动一种技术的时候最好也为其他的标准留下生存的空间。如果过上十年、八年看今天这种选择,也许今天的最优选择对于动态的全局战略发展来讲倒不见得是最优的选择。”

一移动支付人士表示,近场推行13.56M标准,并不意味着中国移动完全放弃了2.4G,预计中国移动在2.4G已经推广的区域,还将继续维持。今年6月份,中移动就和中国银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当时业界就猜测,中移动在标准上做出让步,肯定要获得一些别的等价的东西。

事实上,中国移动的2.4G标准具有更多知识产权,穿透性更强,但其技术尚未成熟成为其最大的短板。

银行、运营商厉兵秣马

随着标准的统一和确立,移动支付各方角力也日益激烈。从前些年的只闻其声到如今多家银行和运营商纷纷投入真金白银,移动支付在中国真正进入爆发期。招行行长马蔚华将今年视为是中国的移动支付元年。

无需刷卡、无需输密码、无需找零钱,“刷手机”买单逐渐变为现实。目前已经有多家银行已着手备战。

2011年,中国移动也曾与浦发银行在移动支付领域启动合作,同年建行和中国银联曾高调宣布推出银联手机支付,主要模式是SD+手机用于近场支付。上周,招行与HTC率先推出新标准下的首款NFC(近距离无线通讯)产品,吹响向移动支付领域全面进军的号角,并提出在未来几年内“消灭信用卡”的战略目标,将信用卡功能全面移植到移动终端设备中。

招商银行总行副行长丁伟透露,随着移动支付产业标准的逐步统一与明晰,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除了HTC,招行正在与其他多家厂商洽谈合作事宜,未来将有更多型号手机预装“手机钱包”。据记者了解,今年下半年,包括三星、HTC等重点厂商会推出20款左右带有近场支付功能的手机。今后,在公交、社保、医疗、水电气缴费等领域都可以实现手机闪刷支付,同时也可以实现用手机替代积分卡、会员卡、优惠券、公交卡等。

■ 名词解析

近场支付

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即时通过手机向商家进行支付,支付的处理在现场进行,不需要使用移动网络,而是使用手机射频(NFC)、红外、蓝牙等通道,实现与自动售货机以及POS机的本地通讯。(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