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移动互联网 >

运营商三策略破解流量困局

来源:通信信息报 作者:吕新杰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6-29 12:05 
核心提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面临着数据业务流量激增带来的挑战,这些带宽大户占用了过多的网络带宽和容量,造成网络拥塞和网络质量下降,但却并未带来相应的收入增长。有研究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移动数据流量要高于移动话音流量,但移动数据流量收入却不及移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面临着数据业务流量激增带来的挑战,这些“带宽大户”占用了过多的网络带宽和容量,造成网络拥塞和网络质量下降,但却并未带来相应的收入增长。有研究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移动数据流量要高于移动话音流量,但移动数据流量收入却不及移动话音收入的十分之一。摆脱流量困境已成为运营商的当务之急。总结当下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应对措施和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可将破解流量困局的策略分为三种:分流流量、管理流量和超越流量。

分流流量:普遍但不治本

分流流量即通过网络方面的建设和升级来达到破解流量困局的目的,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指通过积极推进网络演进升级来扩大网络带宽和容量,以解决数据流量增长带来的网络负荷问题。网络演进升级既包括向HSPA升级的短期网络改进,更包括向LTE和4G演进的长期网络改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仅传输速率和移动带宽在迅速增长,而且移动带宽的每比特成本呈现迅速下降趋势。据研究,HSPA的每比特成本仅约为GPRS的2%,LTE的每比特成本约为HSPA的50%。

另一方面是指通过在热点地区部署WLAN网络,作为蜂窝移动网络的有效补充,以卸载现网流量。相对于蜂窝移动网络,WLAN网络具有低成本、高速度、简单易用等特点,非常适合在室内热点地区为蜂窝网提供数据分流。

这两个方面在分流数据流量上都能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营。在全国和各省市的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均明确要推进3G网络向LTE的演进和包括WLAN在内的无线城市建设,三家运营商在这两方面也正在采取积极的行动。但分流流量策略使运营商难以摆脱被管道化的命运。虽然网络建得越来越多和越来越高级,但很难保证从网络资源提供中获得更多的收入,也难以避免越来越被终端和应用厂商边缘化。

管理流量:精细化和智能化

管理流量即通过对数据流量的精细化管理来达到破解流量困局的目的,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首先,针对差异化的流量需求,进行差异化的收费,提供差异化的管道服务。对于能给公司带来高价值的流量赋予较高的优先级,分配较多的网络资源,优先处理;相反,对仅能给公司带来低价值的流量赋予较低的优先级,分配较少的网络资源,甚至于推后处理。一般来说,对于忙时高优先级用户、重点业务、在商务区和办公区的移动宽带使用、明星终端等产生的流量需求要赋予较高的优先级。

提供差异化的管道服务目前在技术上已经不存在障碍。通过在现有分组网络中引入策略与计费控制系统架构(PCC),可以实现根据用户服务等级、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业务类型等进行分组数据业务QoS控制的目标。

其次,使用户就近取得所需的内容,缩短信息传递的距离,解决网络拥挤的状况,提高用户访问网站的响应速度。利用内容分发网络(CDN)可以实现把热点内容高效、稳定地发布到离用户最近、负载较轻的服务节点,提高用户访问质量。相比美国90%的业务渗透率,我国CDN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渗透率还不及10%,发展空间巨大。

最后,通过云计算对传统的移动网络进行调整以达到流量控制的目的。在传统的移动网络构架中,网络承载数据的能力是固定与分散的,经常会出现一部分基站被数据压垮,另一部分基站却空闲的情况。通过云计算技术,可以使移动网络能力流动和集聚起来,将空闲基站的网络能力分配给繁忙的基站,实现不同基站之间的处理能力共享,提高系统流量处理效率。

相比于分流流量,管理流量策略要显得更为精细化和智能,能够带来公司价值的提升。但其仍然局限于管道定位和以流量提供为基础,与整个行业向信息服务业转型的大方向有悖,所以不能称得上是破解流量困局的长远之计和治本之策。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