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软件 >

手机预装应用新规存四大盲区 专家称难以根治(2)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3-11-11 10:30 
核心提示:预装应用新规解读 新规五类应用禁止预装 随着媒体对手机预装应用问题曝光和用户投诉的增多,工信部于今年4月出台了《关于加强移动智能终端进网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对智能手机预装应用的管理提出了

预装应用新规解读

新规五类应用禁止预装

随着媒体对手机预装应用问题曝光和用户投诉的增多,工信部于今年4月出台了《关于加强移动智能终端进网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对智能手机预装应用的管理提出了要求,该通知从今年11月正式实施。

和外界期待中的完整手机预装应用管理体系不同,《通知》只是要求禁止预装五类应用:擅自收集、修改用户个人信息的;擅自调用终端通信功能,造成流量消耗、费用损失、信息泄露等不良后果的;影响移动智能终端正常功能或通信网络安全运行的;含有《电信条例》禁止发布、传播的信息内容的;其他侵害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以及危害网络与信息安全的。

而对于不属于上述五类的手机预装应用的管理,《通知》只有寥寥数语——“手机厂商在进网许可时,应当在申请材料中提供操作系统版本和预置应用的信息,同时,已经获得入网许可的产品在操作系统和预装应用发生变化时,厂商应向工信部报备。”

问题新规存在四大盲区

“说实话,单从内容看,这些新规定对于手机预装应用市场的混乱不会起到根本性的治理效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手机圈人士这样评价工信部的新规,不过他同时表示,此举的积极意义在于表明相关部门已经开始注意到并有意解决手机预装应用的问题了,“迈出了第一步,总是一件好事。”

不看好新规效果的业内人士不在少数,其原因在于,新规存在几个严重的盲区。

盲区一缺少自由卸载的规定

通信行业专家项立刚表示,虽然预装应用的存在是有好处的,但必须要给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应用的权利,预装的应用都应该是可以自由卸载的。然而在现实中,很多手机的预装应用都是被刷入系统中的,无法直接卸载,有些即便可以卸载,但一旦手机恢复出厂设置,这些应用就又会重新出现。

这些被固化在手机中的应用,有些是用户根本不会用到的,于是有的手机玩家会用“root”的方式(获取手机超级管理员权限)来卸载那些毫无价值又占用空间的应用。但是,多数手机厂商都规定,root后的手机是不予保修的,这显然会让用户陷入一种两难境地。

“把删除应用的权限交给消费者,才是治理手机预装应用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表示。没有强制要求手机预装应用必须可以自由卸载,不能不说是工信部新规中的一大缺失。

盲区二未对销售渠道加以管控

一位手机圈内人士告诉记者,在销售渠道中,经销商经常会通过刷机,在手机中置入与其有合作关系的应用。因为大部分应用如果单单放在市场上,是不会带来太高的安装量的,而通过刷机在手机上预装,是应用“上量”的重要途径。

事实上,大量预装应用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进入用户手机的。宇龙酷派公司的一位负责人无奈地对记者表示,很多预装应用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消费者通常会归咎于手机厂商,但实际上,手机厂商常常是替刷机商背了黑锅。

“预装应用有很多种途径,各级经销商甚至个人都有可能对手机进行刷机预装,这些环节管理起来更加复杂。”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易称,“到时候很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就是——手机生产厂商自己不做预装软件这部分业务了,而外包给别人做。将来出了问题,即使查到自己头上也能推脱。而下游的各级经销商和水货商照旧刷机。”

盲区三山寨机未被纳入监管

前面已经提到,山寨手机是恶意应用的重灾区,但由于山寨手机根本就没有工信部核发的入网许可,所以,以入网许可为途径的治理手段对它们来说毫无约束效果。“在对有证厂商进行严格管理的同时,工信部也需要加大对山寨手机厂商的管理力度。”手机行业分析师成博表示。成博还提到,对于恶意应用的制造者来说,预装只是传播渠道之一,在预装环节的遏制措施不足以将恶意应用消除,它们还可以继续在不规范的电子应用市场加以扩散。

盲区四处罚措施不够明确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规仅从手机出厂的环节对手机厂商进行了某种约束,却未出台配套的监督实施办法和处罚措施,“没有处罚措施,也就意味着这些条文可能无法被真正地贯彻执行,厂商很可能会阳奉阴违。”

记者就此询问了几家手机厂商,这些厂商也说不出如果违反了规定会受到怎样的处罚。试想,在处罚措施不明的情况下,又会有几家厂商会自觉自愿地遵循规定呢?(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