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电力 > 新能源 >

人为因素致中国式“电荒”

来源:中财网 作者:网络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9-19 16:50 
核心提示:据了解,全国现在的装机容量已经接近10亿千瓦,去年我国有9.6亿千瓦装机容量,最大负荷也不过6.5亿千瓦。今年全部负荷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突破6.5亿千瓦,也就是说,在装机容量远大于负荷量的情况下,仍然出现了大面积电荒。

“电荒”一词近些年几乎演变成了“狼来了”的故事,“电荒”一次次地来,但却并没见谁被“电荒”这只狼咬死,倒是煤电两大行业的“口水仗”打得越发热闹,还有越来越多的“局外人”也参与其中的大讨论,各说各的理,各举各的招。煤价涨了,电价也调了,但“电荒”还是不期而至,不仅有“来自北方的狼”,还成为游走于南方各省的“大灰狼”。最近3个月内已经发生两次“电荒”,这次“狼又来了”。

中电联近期发布的《全国电力供需与经济运行形势分析预测报告(2011年上半年)》指出,2011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将比“十一五”后期紧张,局部地区的电力供需紧张情况将比上年涉及的范围更广,缺口有所扩大。中电联预计,下半年全国大部地区供电缺口合计将达3000万千瓦左右。

眼下有一个新名词叫做“水煤双缺”,指的就是不光因为南方大旱导致水电匮乏,同时火电也出现紧张局面。紧张到什么程度,就连产煤大省山西都开始拉闸限电,限电时间已经20多天。有报道称山西省8月中旬后陆续发生非计划停运,平均停运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最大总停机容量接近1100万千瓦,同时山西13家火电厂联名上书,表示煤价过高,电厂亏损严重,煤炭库存下降,买不起煤。“电荒”的严重程度真令人咂舌!

那么我国现在到底是缺煤还是缺电?还是煤、电双缺?

据了解,全国现在的装机容量已经接近10亿千瓦,去年我国有9.6亿千瓦装机容量,最大负荷也不过6.5亿千瓦。今年全部负荷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突破6.5亿千瓦,也就是说,在装机容量远大于负荷量的情况下,仍然出现了大面积电荒。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次的“电荒”与过去因投资不足、缺少装机导致的“硬缺电”不同,近年来我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持续偏低,显示出全国发电装机依然充足甚至过剩。因此业内有关专家分析指出,新一轮“电荒”进一步凸显电力价格管制策略逐步减效,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无法完成煤电交易、产销流程与资金链条出现断裂而引起的人为因素停机。

我们知道一个基本的常识,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是发电装机供应能力的主要指标,发电设备利用小时超过5000小时往往伴随“电荒”出现。但是有关数据表明,自2008年至今,我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始终在4500~4700之间徘徊,这只能说明发电装机比较充裕,本轮“电荒”显然不是供应能力问题,而是供应机制传导不畅导致的问题。尽管中电联预计下半年全国大部地区供电缺口合计将达3000万千瓦左右,但也仅占全国装机9.7亿千瓦的3%左右。由此判断,当前电力行业现状不具备演变为全国性“硬缺电”的基础。

那么是缺煤吗?我们的煤炭总产量一直在增长,为何反而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呢?多数人认同的看法是首先是煤炭供应机制市场化的程度不足,其次是电力改革裹足不前,铁路运输部门垄断地位导致改革不到位,运力不足。说到底是体制改革滞后导致的多重因素造成了“电荒”。

其实,不管是煤炭还是电力行业都存在竞争不足的问题。政策亏损减去经营亏损等于企业的垄断利润,电力企业和煤炭概莫能外。如果不能从机制上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话,大面积电力紧张、电煤紧缺的局面就会不可避免地一波接一波地上演,长此以往,“狼”如果来得太多了,我们的经济发展、民众生活、社会和谐难免不被“咬伤”。

实践已经证明,如果仅凭单一的价格联动,而不同步配套进行税收、补贴政策、行业监管等全方位的改革,显然不能从根本解决中国式“电荒”。必须从公共管理的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思考,对现行电力能源管理制度进行更加深刻的变革。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