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电力 > 新能源 >

全球专家把脉中国核电安全发展(2)

来源:中国核工业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7-13 11:10 
核心提示:建立全球规范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是与会专家针对中国核电安全发展提出的又一建议。 会上,来自美国核管会和WANO的专家分别介绍了核安全国际化和WANO下一步工作计划。两者不约而同地都提到了要加

建立全球规范—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是与会专家针对中国核电安全发展提出的又一建议。

会上,来自美国核管会和WANO的专家分别介绍了核安全国际化和WANO下一步工作计划。两者不约而同地都提到了要加强国际合作的问题,尤其是提出了要建立应对核事故的国际合作机制。“中国有句古话,叫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核电安全也如此。因此,我们应该着手考虑建立全球核安全规范,开展统一的安全检查,推广成功的核安全运行实践。”世界核能运营者协会常务理事George Felgate表示。

“福岛核事故之后,印度宣布要对所有核电站进行‘特别安全评估’,同时邀请国际原子能机构进行安全评估。”谈到国际合作机制,印度的一位专家表示,“我们建议,在中国未来的核电发展中,应进一步完善类似这样的合作机制。”

各国原子能法立法体例概览

世界上,各国原子能法律立法方式一般分为两类:

一类是制定一部原子能基本法律,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其国内原子能法律体系。美国、德国、日本等国是这种方式的主要代表。

美国于1954年颁布《原子能法》,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案等。该法是目前世界上条文最多、篇幅最长的一部原子能基本法。日本于1955年颁布《原子能基本法》。在此基础上,日本建立了原子能利用活动管理框架以及相应的子法,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原子能法律体系。

另一类是不存在一部原子能基本法律,而是对应原子能法律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分别制定法律,从而形成相应的原子能法律体系。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国采用此种方式。

加拿大核能领域最主要的立法是《核安全和控制法》、《加拿大环境评价法》、《危险货物运输法》、《核物质包装和运输条例》等。法国也是如此,所适用的众多法律法规分散规定于不同的法律文件中,没有系统化编撰。

部分国家核安全监管机构情况

法国:核设施安全局负责核安全监管,负责技术审查、评价以及核安全及辐射防护的科学研究。具体工作则由核安全及辐射防护研究所承担。此外,还成立了由总理为首的基本核设施部际委员会和核安全及情报高级顾问委员会。

俄罗斯:俄联邦核及辐射安全机构负责监管核设施在选址、设计、建造、运行和退役中的核和辐射安全。俄联邦核及辐射安全机构的首长由俄联邦总统任命,由俄副总理直接领导。

日本:核设施的安全分别由几个部门监管。商用核电厂的许可证管理由通产省负责,船用反应堆由运输省负责,核燃料循环设施和研究堆由科技厅负责。日本核安全委员会负责制定核设施安全监管的政策,核安全和防止核损害的法规、导则。

美国:世界上最早实行独立核安全监管的国家。美国核管理委员会成立于1974年,委员会主席由总统任命。监管范围包括核设施、核材料、辐射防护和废物管理。核管会在费城、亚特兰大、芝加哥、达拉斯和旧金山分设五个地区办公室。

危机过后需要重拾信心

世界因为一个福岛核事故乱成了一团。在这样的十字路口上,许多中国人更想知道的是,中国核能如何发展才能更安全?

6月29日—30日,140多位来自美国、印度、中国以及欧洲的核电专家、工程师们汇聚在北京,就福岛核事故的教训以及中国核电发展展开了一场场辩论和探讨……

“太专业了。”中国核科技与经济信息研究院的两名参与者在听了一上午专题讨论后,连连表示“里边涉及的内容很有深度。既有对福岛核事故的分析,又有各国应对核电危机的具体做法和反思。没有一定的核电研发、工程建设或管理经验,很难参与到其中。”

似乎这是一个纯技术的研讨会,但这一观点遭到了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一位名叫TOM的工作人员的反对。“我们希望研讨会能通过技术交流推动核电安全发展,从而让更多的人对核电更有信心。”

那为什么选择在中国召开?事实上,当下的欧洲反对核能的声音日渐加强,似乎那里更需要开展类似的活动。没有忍住,记者还是表示了疑惑。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核电建设国家,中国核电发展规划十分诱人。我们希望能用推动中国核电发展来带动整个世界。会后,我们会整理专家观点,并借助媒体与公众一同分享这些成果。”杨富强教授阐述了理由。

“来之前就对世界核能形势做了功课,总体感觉是不明朗。但在这里,我切实感受到了希望。”TOM介绍,这几天他接触了许多中国核电工程师和年轻人,“他们对核能有相当大的期望,这也许就是我们的希望。”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相关新闻>>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