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电力 > 国家电网 >

“十二五”要加大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作者:张晓哲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3-03 11:35 
核心提示:通过发展非化石能源、降低供电煤耗和线损等途径,与2010年相比,2015年我国电力工业每年将节约标煤2.64亿吨,减排二氧化碳6.55亿吨,减排二氧化硫565万吨,减排氮氧化物248万吨;与2015年相比,2020年我国电力工业每年节约标煤2.73亿吨,减排二氧化碳6.76亿

“通过发展非化石能源、降低供电煤耗和线损等途径,与2010年相比,2015年我国电力工业每年将节约标煤2.64亿吨,减排二氧化碳6.55亿吨,减排二氧化硫565万吨,减排氮氧化物248万吨;与2015年相比,2020年我国电力工业每年节约标煤2.73亿吨,减排二氧化碳6.76亿吨,减排二氧化硫584万吨,减排氮氧化物256万吨。”

这是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近日发布的《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研究报告》中所进行的估算,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加大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优化发展煤电,加强电网建设,发展智能电网,采取综合措施,提高能源效率。

智能电网架起大通道

“十一五”期间,我国电网网架快速发展,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增长74.5%,公用变压器设备容量增长134%。电网优化配置资源能力显著提升,特高压、跨大区电网、区域和省级电网主网架、城乡电网建设统筹推进。电网结构得到改善,电网资源配置能力不足和“卡脖子”问题得到缓解,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不断提高。

“十二五”期间,我国电网智能化发展将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以通讯信息平台为支撑,以智能调控为手段,智能化涵盖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六大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

中电联认为,“十二五”期间,全球智能电网仍将处于发展初期,国内外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这正是我国电力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并领先世界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而要实现智能电网“十二五”建设目标,需要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与措施。

为此中电联建议,把智能电网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和“十二五”规划,组织研究编制国家智能电网规划,明确发展重点和发展步骤。同时,通过立法和政策来保障战略的落实与实施,通过政府补贴来推动示范工程,通过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来指导和规范行业发展。

走出煤电企业亏损困局

近年来,煤电企业因电煤价格持续上涨,成本压力得不到有效疏导,保障社会经济平稳运行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影响。

2010年,在国内宏观经济总体回升向好的大环境下,电力行业利润整体增加,但供电、水电、煤电发展并不均衡。其中煤电企业亏损额比上年继续扩大。由于煤炭价格继续保持高位,电煤供应得不到有效保证,个别省份已经出现了因发电机组缺煤停运而不得不限制用电负荷的极端情况。

目前煤电企业已成为各种矛盾交织的载体。中电联分析认为,煤电企业亏损既源于电煤价格、结构布局等因素,更源于机制体制和发展方式的制约。一方面,电煤价格持续上涨,重点合同煤兑现率低。另一方面,煤电联动机制不完善,电价传导不顺畅。同时,电力就地平衡的发展方式不尽合理。

中电联分析认为,我国的一次能源资源结构决定了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利用格局将长期存在,今后20年煤电仍将是我国电力生产的“主力军”,仍需理顺机制,优化发展。因此中电联建议,完善煤电联动机制,适当疏导电煤价格上涨造成的成本压力;适当控制煤炭价格过快上涨,加强对电煤重点合同的监管。

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任重道远

受国内资源禀赋制约,我国现有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与未来发展目标差距较大。以风电、太阳能发电为例,尽管近年来发展速度迅猛,但受电价承受能力、市场消纳以及发电装备制造水平等影响,我国大规模发展风能、太阳能发电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为此中电联建议,要采取以下措施对风电进行合理开发和建设,力争在2020年使我国风电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一是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二是优化电源结构,加强电力系统统筹协调发展;三是合理选择风电消纳区域;四是进一步加强风电规划和开发管理。

对光伏发电,中电联认为前景乐观,未来或将起主导作用。今后几十年,我国的光伏发电在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分布式光伏电源、大型地面并网方面将得到广泛应用。中电联建议加强太阳能发电规划工作,规范太阳能电站的项目核准管理,同时还要加强太阳能电站建设的技术管理。

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目前虽然太阳能发电成本太高,不具备市场竞争力,但却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供应的绿色能源。中电联表示,有了国家强有力的扶持和激励政策,以及技术装备水平的不断提升,按照“大规模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分布式建筑光伏发电系统、离网光伏发电系统并举发展”的思路,我国光伏发电有望在2015年实现装机200万千瓦、2020年实现装机2000万千瓦的发展目标。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