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电力 > 国家电网 >

智能电网技术标准:电力设备制造业的风向标

来源:亮报 作者:网络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2-06 00:54 
核心提示:“标准的发布,不仅会调动设备制造业生产活动的积极性,也会激发科研与制造业的研发热情,势必引发设备产业技术发展的一次深刻变革。”2010年7月26日,在国家电网馆特别活动日主题论坛上,国家电网公司第二次发布《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得到了与会国际相

“标准的发布,不仅会调动设备制造业生产活动的积极性,也会激发科研与制造业的研发热情,势必引发设备产业技术发展的一次深刻变革。”2010年7月26日,在国家电网馆特别活动日主题论坛上,国家电网公司第二次发布《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得到了与会国际相关行业组织、业内专家、设备研发及生产部门的极大关注。

提出技术挑战

当建设智能电网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我国现有的技术标准和关键设备对智能电网建设支撑不足的矛盾日渐突出,建立一个系统、完善、开放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体系已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由国家电网公司组织制定的《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应时而生。

“标准融入了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集成技术等,这对设备制造商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许继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李富生认为。

业内人士分析,目前的中国电力设备制造商,大多从事的是单一种类的产品研发与生产,这不仅不利于将来智能产品的研发,从很大程度上,还将面临着被整合与淘汰的危险。毕竟,从中国现在设备制造业来看,还缺少像ABB、西门子那样具备丰富技术与多产业经营的实力,更缺少多学科的研发人才,以及某个领域的全套系统解决方案。现代化生产及流水线作业等重要科技元素的缺失,让他们在设备智能化方向发展面临更为严峻的技术挑战。

“智能电网技术标准的出台,有望使国内企业与研发部门及用户,组成战略联盟,形成产学研用的有机结合,共同应对新标准的挑战。同时,也将增加抵御外企冲击的能力。”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薛济萍认为。这也许将成为未来几年内企业发展的最好模式。

引领研发方向

“智能电网的发展,离不开光通信和电力传输,尤其需要光电复合高端线缆。”薛济萍从自己从事的产品领域角度阐述了企业下一步的发展重点。“中天科技创新开发的高端光电线缆涉及智能发电、智能输电、智能配电、智能用电、通信信息5个技术领域产品,符合智能电网产业发展方向。而且,下一步,我们更愿意围绕智能电网技术标准开展研发及生产活动。”

实际上,中天科技早就看好智能电网的发展机遇,2009年,已经成立了科技研究院及特种导线研究所,紧盯电线电缆的前沿技术,进行技术储备,着手从终端复合电缆、对导线和电力电缆进行监控、新能源入网用特种导线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技术攻关。这些正是智能电网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所需要的产品,尽管目前,智能电网技术标准里有关技术对这些产品还没有更为详细的要求。

“鉴于一二次设备界限随着智能化设备的研发被打破,许继集团已经开始着手智能设备的研发,包括智能变电站、光电互感器等有着前沿技术的产品。”李富生告诉记者。目前,许继在生产与研发工作中要应对两个问题,一是没有规范和标准的产品要向标准看齐。而新研发的产品,要严格按照智能电网标准体系的要求来执行。

引发产业变革

“以前,技术标准往往是在产品已研发并运行后才出台,比较滞后,这容易导致产品间的不相融。”薛济萍表示,智能电网标准的发布,扭转了标准滞后出台的劣势,也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和重复投入,

规范了行业的有序竞争,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但智能电网技术标准的最大影响力体现在,在产品从设计研发到施工、运行与维护的整个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它必将引发设备产业发生深刻的变革。”李富生表示。

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不仅对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信息技术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还将使集成技术得以更为广泛的应用。业内人士分析,这会引发现有输变电产品,尤其是一二次设备突破原来的界线而互相渗透,使常用的开关设备、输电线路、变压器产品融入了一些智能化的元素,如可以实时监控、可以实现对出现的故障进行简单处理等。这自然也将打破设备制造业原有的市场格局,引发新一轮制造业的市场竞争。

延伸阅读:智能电网技术标准的形成脉络

历史:巴黎会议正式启动标准研究工作

国际电工委员会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非政府性国际电工标准化机构,其主要宗旨是促进电工标准的国际统一,推进电气电子工程领域的标准化及有关方面的国际合作。

2009年4月,为了推动智能电网建设,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化管理局组织成立了智能电网战略工作组,并在法国巴黎召开了首次会议,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13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正式启动智能电网的标准化研究工作。

现状:各国积极推进标准建设

中国:2010年4月,国家电网公司编制完成了《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规划》报告,《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规划》在中国首次系统提出了包括8个专业分支、26个技术领域、92个标准系列的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明确了可以直接采用、需要修订、需要制定的智能电网技术标准。按照《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规划》,国家电网公司分三个阶段制定智能电网技术标准。

欧洲:2010年3月,欧洲标准化组织CEN-CENELEC召开了非正式会议,讨论欧洲智能电网技术标准化问题。会议成立了工作小组,积极推进智能电网技术标准研究工作。

日本:日本经济产业省(METI)是负责制定日本工业和能源政策的主要机构。为了推进智能电网技术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METI于2009年8月建立了智能电网技术标准化战略工作组。智能电网技术标准化战略工作组确立了26个重点关注的有限技术领域,并针对这些领域制定了技术标准国际化发展策略。

美国: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主要由叫NIST的一个隶属于美国商务部的官方标准化机构负责,旨在建立一个实现智能电网互操作性的技术框架,对这种协议和标准模型进行协调,以实现各设备和系统间的互操作性。

2009年4月,NIST公布了分三个阶段制定智能电网关键标准的规划。根据第一阶段目标,该机构选择与美国电科院共同制定智能电网架构和标准路线图。2010年1月,该机构发布了《智能电网互操作标准框架和技术路线图》。绘制了智能电网的概念模型,涵盖发电、输电、配电、用电、调度、市场和服务提供商7个领域,在现有技术标准中确定了25个重要标准以及16个需要优先制定的标准。该机构认为,智能电网应该优先考虑的标准包括八个领域,即需求响应及用能效率、广域状态感知、电能储存、电动汽车、高级量测基础设施、配电网管理、信息安全与网络通信。

未来:应重点考虑通用需求

智能电网战略工作组认为,国际电工委员会应承担起研究和制定智能电网技术标准的职责,重点关注那些促进接口和产品标准化的互操作性标准;研究和制定互操作标准时,应重点考虑通用需求,避免就一些细节进行标准化,以防止对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其中,核心标准是智能电网技术标准的关键,对智能电网应用和解决方案具有重大影响,适用于智能电网主要技术领域。智能电网战略工作组推荐的5个核心标准主要包括开放性架构、公共信息模型、变电站自动化、配电管理以及网络安全等。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相关新闻>>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